今年两会,化解产能过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达到76%,创数年来新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仍然严重。
3月13日,2014第三届中国水泥网年会暨2013百强榜颁奖典礼在浙江杭州举行。期间,清水河县蒙西水泥有限公司总裁王海东接受了中国水泥网记者专访,根据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就落后产能淘汰、环保政策推行、产业链延伸及取消复合32.5水泥等业内关注的重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环保政策重在执行到位
王海东表示,经过这些年的淘汰以及企业联合重组,内蒙古地区水泥落后产能数量已经非常少,淘汰落后对化解内蒙古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不会起到根本作用。而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当前要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目标,难度并不大,相对困难的是粉尘污染治理。
“粉尘标准要求有点严,要实现新标比较困难”,王海东表示,当前蒙西水泥窑尾粉尘排放量基本维持在30-40mg/Nm3,按照国家最新制定的环保标准,窑尾粉尘排放量必须控制在30mg/Nm3以内,这就要求企业在今后的粉尘治理中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成本。
而另一方面,相对于粉尘治理过程中的困难,王海东担忧跟多的是政策执行问题。
王海东直言,“要执行大家一起执行,不能一家执行了另外的不执行。”王海东的担忧其实正体现了当下很多正致力于加大环保建设力度的水泥企业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由于监控手段不到位,以及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新的环保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面临执行力度不足,过度关注大型水泥企业忽视小型企业等问题。在蒙西等大中型水泥企业看来,该问题关系到环保政策的推行效果也关系到水泥企业的切身利益,关乎公平与公正。
品种检测和利废政策是取消复合32.5水泥不可忽视的问题
取消复合32.5水泥被认为是化解当前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对此王海东并不完全赞同。
一方面,取消复合32.5水泥虽然能够增加一部分熟料用量,但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前提下,这样幅度的减少不会对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带来实质性改变。另一方面,取消32.5复合水泥的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品种检测和利废政策问题尤为突出。
王海东指出,当前国家政策仅仅是取消复合32.5水泥,并不包括钢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水泥品种,而由于构成成分相似,经过粉磨以后,复合32.5水泥与其它品种水泥的鉴定就变得极其困难。当前来看,提升鉴定水平,是取消复合32.5水泥背景下,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以往利废政策是推动复合32.5水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也为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复合32.5水泥的取消后,利废政策会作出如何调整同样值得业内关注。
通过产业链延伸降低产能过剩风险并非坦途
王海东告诉记者,去年国内水泥行业利润实现766亿元,达到历史第二好水平,但是对于内蒙古地区而言,现实要“骨感”很多。
“受产能过剩影响,内蒙古地区水泥企业竞争激烈,企业吨水泥利润普遍较低,在此情况下,去年内蒙古水泥行业利润并不算好,而今年来看市场行情和去年相比不会有太多变化。”王海东表示。
为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压力,蒙西水泥和大多数水泥企业一样,选择了产业链延伸的发展道路,但作为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商品混凝土板块,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
王海东介绍称,不同于小型私有企业,大中型水泥企业经营规范,财务流程严谨。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在行业发展成熟的时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发展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而在当前商品混凝土行业恶性竞争严重,行业竞争较为混乱的情况下,小型私营搅拌站经营的灵活性更具优势,特别是在财务流程方面的差异,大中型企业财务成本相对更高,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商混行业应收账款问题是蒙西水泥混凝土板块发展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王海东指出,搅拌站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小企业经营灵活,应收账款影响较小,而大型企业由于产业较为密集,规模较大,大数额的应收账款,往往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进而制约企业发展。
事实上,化解产能过剩的道路漫长且坎坷,并不能一蹴而就。当前,国家已经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主要立足于“四个一批”,这要求行业积极落实并加强监管。而对于水泥企业而言,面对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压力,通过产业链延伸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不失为一大良策,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多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