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发布碳循环“虾红素”商品,开创绿色经济新契机

2018-11-29 09:45:05

台泥于(27日)举行“台泥碳循环 转动绿经济”记者会,发表两项碳循环“虾红素”商品,为循环经济开创新契机。从钙回路二氧化碳捕捉系统(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核心技术,到生物固碳养殖“雨生红球藻”,培育出高价值之虾红素红藻,台泥与台湾工研院共同开发“世界上第一碗减碳环保面”虾红素红藻荞麦面。

  台泥于(27日)举行“台泥碳循环 转动绿经济”记者会,发表两项碳循环“虾红素”商品,为循环经济开创新契机。从钙回路二氧化碳捕捉系统(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核心技术,到生物固碳养殖“雨生红球藻”,培育出高价值之虾红素红藻,台泥与台湾工研院共同开发“世界上第一碗减碳环保面”虾红素红藻荞麦面。一公斤的虾红素红藻,能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七碗面的减碳量,约等于一颗足球大小的二氧化碳量,十五碗相当于一棵树每天平均的减碳量。另外,透过最先进与低能耗之技术,萃取之高浓度虾红素,推出“虾红素系列保养”,开创减碳精致产品之首例。27日记者会上,台湾能源局、工业局及工研院等产官学界齐聚,对长期投入循环经济领域之台泥表达支持。台泥董事长张安平指出:“今日大家都认为处理废弃物是产业界的责任,但是如果循环经济的思维没有形成共识,即便这个世代可以过得下去,下一个世代也过不去,这是每一个产业都必须有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消费者也都要有的责任。我们知道碳是造成现在温室的大问题,台泥正在全心全力的投入碳捕捉,我们现在投资的不仅是我们的收入,而是这个社会,是对人类的投资。台泥一直希望更好的去处理人类与大自然间的关系,一个很硬的产品或是产业,只要用心投入,就可以造出更多好玩、好看、有趣的东西。”

Info/5bff459f0eda0569.jpg

从2011年开始,台泥陆续与台湾工研院展开合作“钙回路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固碳微藻养殖”以及“虾红素萃取”之核心技术,培养的“雨生红球藻”,虾红素浓度为磷虾的250倍、鲑鱼的6000倍,号称是本世纪超强之抗氧化维生素。台湾工研院副院长彭裕民致词表示,台泥集团自2009年与工研院合作,跨入绿能商机,在电动车用高安全储能技术、奈米碳管材料及节能减碳服务等三大领域开展合作;2016年在工研院协助下,在花莲和平厂建置台湾首座钙回路碳捕获试验厂,把原本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经过固碳,转换成可供生物代谢运用的有效碳源,并导入富含虾红素成分的微藻养殖,成功开发例如虾红素医美产品、保健食品及医药品等生医领域产品,落实循环经济概念。也验证台泥虾红素原料及雨生红球藻在抗老化的效果,在阿兹海默症的神经保护、缓解视网膜病变等应用优势。

Info/5bff45c658d19849.jpg

台泥集团此次公布的两项碳循环产品,第一款“虾红素红藻荞麦面”除面体添加减碳虾红素红藻,更配合当地特色的花莲马告颗粒粉、七味粉和虾红素红藻海苔,并与君品饭店合作,开发以虾红素红藻入菜的创意料理。

Info/5bff45ee88444435.jpg

虾红素系列保养产品,以虾红素简称asta命名,外盒包装以藻纹为设计元素,瓶身强调真空包装,保留虾红素抗氧化的优势,并透过高科技珍珠形体包覆虾红素,让皮肤完整吸收虾红素精华,活化老旧细胞。

Info/5bff461b36ae6067.jpg

企业永续,是产业创新的驱动力。台泥集团是主动寻求环保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的Eco-Solution Provider。对环保与永续,台泥坚持做应该做的事,同时善尽环境管理,落实“循环经济”,倡导社会大众力行“减碳生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平衡点。台泥全神贯注,只因未来是值得的。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台泥于(27日)举行“台泥碳循环 转动绿经济”记者会,发表两项碳循环“虾红素”商品,为循环经济开创新契机。从钙回路二氧化碳捕捉系统(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核心技术,到生物固碳养殖“雨生红球藻”,培育出高价值之虾红素红藻,台泥与台湾工研院共同开发“世界上第一碗减碳环保面”虾红素红藻荞麦面。

2018-11-29 09:45:05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