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率先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推进武汉、安康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实施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工程。
《规划》提出,到2020年,该区域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
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化,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宜居宜业的生态经济带全面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多项举措,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要求大力推进武汉、襄阳、南阳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安康、南阳、襄阳、荆门、孝感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建各类创新平台,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发。加强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南阳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建设,加速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洛阳、武汉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建设。
在创新城镇规划管理方面。要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和“三区四线”,加强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管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内严禁房地产开发。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探索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推进试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深度融合,加快武汉、襄阳、南阳、汉中、仙桃、老河口、天门等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城管模式。
在港口、铁路、公路、民用航空运输建设方面也作出了规划:
加强港口建设。统筹港口规划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依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积极推进武汉港舵落口港区、蔡甸港区、永安堂港区、青锋港区建设。支持襄阳港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汉中港、洋县港、安康港、南阳港、唐河港、丹江口港、钟祥港、沙洋港、潜江港、天门港、仙桃港、汉川港。鼓励港航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与联合经营。推进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发展。
加快铁路建设。不断完善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支撑的区域轨道交通路网,逐步建成覆盖 50 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和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速铁路网。
加快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平利—镇坪、安康—岚皋、西乡—镇19巴等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沿汉江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加强重要省际通道建设,促进省际间互联互通。
加快县乡连通路、资源开发路、旅游路、山区扶贫路建设,发挥路网效益。建设丹江口水库环库生态通道。
提升民用航空运输和服务能力。加快襄阳机场、十堰机场、南阳机场改扩建和安康机场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汉中机场改扩建,提高区域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改造和新建一批通用机场,积极发展短途运输,培育通用航空市场。新增和加密襄阳机场、南阳机场、十堰机场、神农架机场航线航班,提升旅游机场运送能力。
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方面,要求加强煤化工、盐化工、碱硝化工的循环化改造。推进建筑材料产业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汉江全长 1577 公里,为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通道自古以来是联接西北与华中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全境及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全境及随州市、孝感市、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1。规划面积 19.16 万平方公里,2017 年底常住人口 444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2.24 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