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芜湖创新故事|大江之畔吹响金色海螺(一)

2023-06-04 13:25:34

大江之畔,总有带着奔涌之势弄潮时代的先锋;滨江之城,从不缺少奋进者的故事。

大江西来,源接天流长入海。

大江东去,人间岁月总更新。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风起云涌,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大江之畔,总有带着奔涌之势弄潮时代的先锋;滨江之城,从不缺少奋进者的故事。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昔日海螺山下的宁国水泥厂到今天,一直在成长,在发展,在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呼吸共命运。40多年奋进不止,海螺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在业内享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一、技术创新 40多年鹏程万里

在创新发展之路上相遇

时代的暴风在摧枯拉朽之前,总有一缕微风先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197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宁国水泥厂——海螺发轫于皖南大地,成为山雨欲来前的满楼风。

宁国水泥厂石灰石矿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大、小海螺山,宁国水泥厂便以山为名,以“海螺”注册水泥商标,海螺由此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从诞生之初,海螺便承载着振兴国家建材工业的使命和责任,利用技术创新开创了发展之路。

彼时,国内水泥行业还普遍采用老式立窑和湿法窑,技术十分落后。宁国水泥厂建设总投资4.62亿元,率先引进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成为我国最早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大型水泥企业之一。

在率先掌握行业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技术之后,海螺积累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国内院所、设备厂家,很快实现了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水泥行业的技术和设备垄断,并不断提升装备水平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海螺日益壮大,偏安一隅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海螺集团领导班子意识到,要从一个山区水泥工厂向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转变,第一步就是要迈出山门。

海螺将目光聚焦在了江城芜湖。

海螺人不会忘记,当时引进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其设施设备采用远洋轮船送至上海港,改用内河轮船溯江而上运到芜湖,再从芜湖用汽车运抵工地。为确保大件设备在芜湖顺利上岸,芜湖专门建设大件设备专用码头海深湖码头,为设备引进和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大件设备上岸后,从芜湖运抵宁国水泥厂,全程134千米,沿途公路、桥梁大部分不能适应大件运输要求。为此,芜湖新建了清水河大桥和赵家桥,加固了路基,整修了桥梁涵洞,甚至将电力线路增加到8—9.5米高,如此周折才将进口设备安全运抵目的地。

改革开放初期,芜湖正在探寻创新发展的路子。芜湖市委原书记金庭柏在回顾芜湖改革开放时曾说:“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改革。我们就是要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利用芜湖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进一步营造投资环境,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改善投资环境。”芜湖这座古老而又充满进取活力的城市与海螺集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气质天然相投。在海螺急速扩张和对外投资的大背景下,芜湖市委主要领导带着一系列营商政策上门动员海螺将总部落户芜湖。

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汪洋如此评价:兼并白马山水泥厂,是安徽资产存量调整最成功的范例,此次并购也为中国水泥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树立了范例。

通过破产转让,进行企业重组,实现资本优化后,一些企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人们逐步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芜湖人的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成了芜湖人新的追求。

追求创新的海螺和锐意改革、包容开放的芜湖擦出了火花。

1996年8月24日,安徽省政府在芜湖召开的皖江开发开放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芜湖市成立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螺正式从山下单一水泥工厂走进江城芜湖,和芜湖一起开启腾飞模式。中国水泥行业的海螺时代拉开帷幕,带着一股锐气奏响国产水泥全面追赶世界的序曲。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在回忆录里提到“正式落户芜湖后,海螺的发展迅速开始了一个新的飞跃”。海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任勇表示,落户至今,海螺集团的发展凝聚着芜湖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人民的关心与支持,芜湖为海螺集团推进国际化发展、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提供了最优的环境、最大的支持,使得海螺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海螺也在用切实行动回馈芜湖。

目前,海螺集团、海螺水泥、海螺型材、海螺投资等总部均位于芜湖。在芜湖的海螺系成员企业已达80家,职工近万人,年营收640亿元,年上缴地方税费超80亿元。海螺集团总资产超2800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超过3000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费近1700亿元,连续17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在全国水泥行业遥遥领先。2022年海螺集团以39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连续4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引领时代的冲锋者

海螺集团成立之初,人们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海螺集团从成立到腾飞要多久?”海螺人以冲锋者的速度回答了世人。1996年10月,我国首条自主成套设备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宁国水泥厂顺利投产,创下当时国内外同等规模水泥厂建设中投资最省、工期最短、建设质量最好的新纪录。

一年后,海螺集团取得的成绩光彩夺目:1997年10月21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3.61亿股H股,募集资金8.23亿港元,成为芜湖首家上市公司,也开创了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2002年,海螺水泥成功发行A股,成为中国建材行业首家A+H股水泥上市公司,实现企业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

从1996年成立到2015年“十二五”全面收官,海螺集团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第一个产能超千万吨级的熟料生产基地,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第一套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其中,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名列中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20年间,海螺集团从未停止过技术创新,开辟了我国水泥行业项目建设低投资、装备国产化先河,结束了我国大型水泥装备重复引进、代代引进的历史,推动了中国水泥工业的整体进步。

数字变化是最直观的:熟料产能从1996年集团成立初期的496万吨上升至2.35亿吨,水泥产能从368万吨上升至2.94亿吨,位居世界前列;型材产能从0.5万吨上升至76万吨,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新的内核一直驱动着海螺奔驰向前。

20年里,海螺集团取得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206项,外观专利6项,软件着作权15项,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年里,海螺集团连续12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列12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首,两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前100强。海螺人以自己的勤劳、坚韧、智慧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泥建材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海螺奇迹”。

进入“十三五”之后,海螺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2019年7月,海螺集团以284.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迈进世界500强,也是安徽本土企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榜单。

金色海螺在江城吹响。从诞生到成为行业“巨鲲”,40多年的奋斗历程,被海螺人镌满了奋进的符号。海螺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跑出了“海螺速度”。

海螺集团旗下企业——千万吨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芜湖海螺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大江之畔,总有带着奔涌之势弄潮时代的先锋;滨江之城,从不缺少奋进者的故事。

2023-06-04 13:25:34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