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四川水泥需求正处于平台期后期,需求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而水泥产能却在增加。虽然当地错峰停窑力度加大,但内部自律体系已产生矛盾,导致市场信心下降。
近日,中国水泥网走访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船城水泥),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董事长陈铁军预计2023年四川水泥需求相比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董事长陈铁军
地产下滑是“硬伤”,基建艰难支撑四川水泥需求
对于四川地区未来的需求,陈铁军仍有一定的信心。尽管房地产市场下滑拖累了水泥需求,但交通等基建投资让当地水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川渝地区还是有机会的。”陈铁军表示。
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水泥市场此消彼长,基建投资依然提供了稳定的增长,但房地产端新开工面积大幅下滑对水泥需求形成较大拖累,水泥需求整体不及预期。
据了解,近期,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发布。248个重大项目中现代基础设施领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最多,项目数达90个,总投资达2.38万亿元。交通基建是一大亮点。
今年四川计划新开工项目24个,其中7个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除交通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外,还有一批能源、水利、现代产业项目计划也在今年开工。2023年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投资计划突破2000亿元。
水泥大数据:固定资产增速和公路投资(%)
尽管基建发力空间较大,但从四川房地产来看, 2022年四川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7.7%,跌幅比前一年扩大。2023年基建发力或难以弥补地产下行对水泥产量下降造成的影响。陈铁军预计2023年四川水泥需求相比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多元去产能,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引领之下,严控新增产能、积极错峰生产成为四川水泥行业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四川总计拥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96条,熟料产能合计约10298.2万吨,2022年四川没有新投熟料生产线。
陈铁军介绍,过去几年,四川省严把新增红线,没有新增一条水泥生产线,实施禁止跨省产能置换的政策,但是产能过剩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水泥生产线提产技改的盛行,实际的产量还要大的多,再加上来自重庆、贵州、云南的外来熟料,更加剧了当地水泥产能过剩情况,“尤其是在川渝、川贵交界市场,情况更要严重一些”。当地一业内人士表示。
为化解产能过剩,四川错峰生产天数加码。据了解,四川省水泥行业从2017年开始推行错峰生产政策,2018-2020年间,全省实行所有生产线错峰停窑100天。到2021年下半年四川与重庆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川渝地区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川渝地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每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度错峰基准天数为110天,其中一季度40天、二季度20天、三季度30天、四季度20天。
不过,即便如此,按照目前的情况,企业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打折”,“这些年来,仍有一些知名企业没有认真执行错峰停窑,”知情人透露。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面对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陈铁军表示:“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产能过剩和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关于水泥行业去产能,陈铁军提出三点建议。
1、国家政策性手段去产能。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淘汰或关停违规、不符合政策的水泥熟料生产线。
2、大企业内部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四川水泥产业市场集中度相对不高,竞争较为激烈。据了解,当前四川地区排名前3和前5的水泥企业产能占比分别为48.82%和63.57%。
3、利用市场化手段控制产能。陈铁军表示最根本的去产能方式是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当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无需政府干预,高成本、无资源、环保不达标等问题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多元经营,加码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城市核心区域向东、南扩展,建设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等新城区,后期的市场需求也被看好,这让川南生产基地距离成都核心市场仅100公里的星船城水泥,对成都这个核心成熟市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星船城在四川地区熟料产能占比为7%,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川南和攀西地区,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8条,年设计产能1200万吨。此外,星船城水泥在夯实水泥主业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目前,星船城水泥已在仁寿基地、建宝工厂等多地建设砂石骨料生产线。
动起来、干起来,企业才能活起来;静下来、沉下来,行业才能传承创新下去。面对当前水泥行业新的历史节点,陈铁军表示星船城水泥将紧跟“双碳”目标,紧抓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通过环保升级改造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做强做优水泥主业的同时,星船城水泥也将持续创新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寻找企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