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海螺水泥:鱼与熊掌 可否兼得?

2023-07-24 16:39:50

《孟子·告子上》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海螺水泥要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提升经营效益,此两者可否兼得?

近日,海螺水泥表示,“后期,公司将继续强抓市场建设,因时因势差异施策,在稳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经营效益。” 市场份额如“鱼”,经营效益如“熊掌”。《孟子·告子上》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海螺水泥要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提升经营效益,此两者可否兼得?

需求全面萎缩下 效益最大化和份额最大化一定不可兼得

与需求增长的市场不同,在需求全面萎缩的市场背景下,没有增量需求,企业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意味着要从别人嘴里“夺食”,会陷入残酷的价格战,直到竞争对手被迫让出市场。市场一旦陷入价格战,效益最大化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在需求全面萎缩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和市场份额最大化两者不可兼得。企业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来实现成本侧的优化以达到更好的经营效益或是最优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火爆全网的ChatGpt给出的答案是,“在需求萎缩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更加关注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确保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盈利能力。”同时,它还给出了优化产品和服务、调整定价策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等策略来实现经营效益和市场份额之间的平衡。

海螺水泥是否实现了应有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2年,海螺水泥的水泥市场份额达11.7%(不含熟料,自产品),较2021年提升0.45个百分点,结束“三连降”,较2018年的高位仍有0.69个百分点的差距。根据2022年海螺水泥确定的“全年水泥和熟料净销量(不含贸易量)3.07 亿吨”的目标以及笔者对今年国内水泥需求的预计,若海螺实现该目标,海螺水泥的市场份额将有望达到13%,较2022年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成为历史最高。若实现了这一目标,海螺水泥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在70%左右,一举夺回失地。由于各区域的错峰政策、产能过剩情况、产能集中度等的不同,各地合理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是要保持70%的产能利用率未来或将越来越难。

图1:2015-2022年海螺水泥市场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2021年以前,海螺水泥产能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全国产能利用率水平。2021年开始,两者差距缩小。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是海螺水泥所在的区域需求增长开始乏力甚至出现萎缩,当然也与企业的经营策略密切相关。目前,南方市场除长江流域外多数省份停窑时间均超过了100天,而长江流域停窑时间均在100天以下(不超产的情况下,对应窑产能利用率70%左右)。海螺水泥若要实现70%或更高的产能利用率,必然需要在长江流域或其他区域的非错峰季开足马力生产。

图2:2015-2022年海螺水泥与全国水泥产能利用率对比(%)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以稳定的市场份额为基础 实现效益最优解

在全国整体产能利用率都下降的背景下,海螺水泥也难以逃脱下降的命运。因此,笔者认为,以稳定的市场份额为基础,实现效益最优解或是海螺水泥的最佳策略。但要与全国的产能利用率重新拉开差距,在此过程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市场份额,只能提升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或者是降低其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1)提升自身的产能利用率

提升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意味着要提高销量,也意味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如前所言,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要提高市场份额,必然要牺牲经营效益。因为其他企业并不会无条件地将市场拱手相让。

(2)降低其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企业要降低产能利用率,意味着要减少产量,也意味着要加大停产、停窑的力度,这正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压减过剩产能、错峰生产、兼并重组……)。然而,其他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重点在于政策的发力(提高淘汰门槛、纳入碳交易市场、严控超产生产等)和大型水泥企业的引领。

因此,笔者认为,海螺水泥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提升经营效益,此两者可以兼得。关键在于海螺水泥能否引领行业,进一步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帮助行业进一步完善供给侧改革举措。而任何一家大型企业,在市场需求告别成长、平台期步入下行期的背景下,若单纯的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一定会牺牲自身的经营效益,甚至会让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转型升级受制,导致中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较国外水平相比落后数年。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孟子·告子上》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海螺水泥要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提升经营效益,此两者可否兼得?

2023-07-24 16:39:50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