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煤炭保供稳价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促进能源安全保供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综合来看,在国家采取供需衔接、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运输协调等促进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的措施作用下,预计近期煤炭市场价格将在当前水平上合理回落。
《通知》出招“理”价格
《通知》强调“两个明确”“三项保障”。“两个明确”其一是明确了煤炭价格合理区间。从目前阶段看,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含税价格在570元/吨~770元/吨之间较为合理,这也是行业的普遍共识,国家将综合采取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上述合理区间运行;其二是明确了在合理区间内煤、电价格可以有效传导。这次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燃煤发电价格机制相衔接,实现了“区间对区间”。“三项保障”一是提升煤炭供需调节能力,二是强化市场预期管理,三是加强煤、电市场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通知》明确的煤炭价格合理区间,既不是重回政府定价,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当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手让市场主体自主交易形成价格,政府监管要“到位不越位”,不得进行不当行政干预;一旦价格超出合理区间,要立即采取调控监管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此举措实质上是一种预期管理手段,是确定煤炭价格调控目标,通俗地说,就是“打明牌、划边界”。当价格超出合理区间时,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法律法规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价格干预等措施,进行调控监管。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又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此次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追本溯源”,在《通知》中提出的煤炭价格合理区间,实现了与燃煤发电“基准价加上下浮动不超过20%”电价区间的有效衔接。由此,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了“三价联动”,从根本上理顺了煤、电价格关系,破解了“煤电顶牛”难题。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从近年情况看,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的背后都有资本过度投机炒作这个推手。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出煤炭价格合理区间,就是提前划定了政府价格调控监管的边界线,也给资本设定了“红绿灯”,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压缩投机炒作空间,能够有效防范投机资本恶意炒作。
供需形势稳价格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向好。今年初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针对性,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从供应看,2021年7月份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已核增三批次煤炭产能,三批累计增加产能22362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我国原煤产量为3.8亿吨,同比增长7.2%。2021年1月~12月份,我国原煤产量累计40.7亿吨,同比上涨4.7%。煤矿开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5日,全国436家煤矿开工率为98.2%,周环比增加1.7%,全国煤炭日产量已经达到1218万吨,高于历年同期水平。总的来看,我国供煤量持续稳定增加。从需求看,受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拉动,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2021年1月~1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
同时,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火电托底作用显现。据国家主管部门测算,我国每年需要新增顶峰发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2021年投产约1.9亿千瓦,折算顶峰容量6000万千瓦,缺口非常大。受建设周期的影响,今年新增煤电装机仍然存在缺口。“冬夏双峰”需要煤电机组满发,动力煤季节性供应紧张或将成为常态,未来将形成“市场煤,市场电”新格局。
综合施策“调”价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指出,现货交易是煤炭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大起大落,会影响市场预期,不利于煤炭生产和市场平稳运行,政府将加强调控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监测煤炭现货价格变化,发现明显偏离的情况,及时会同配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措施,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肃查处投机资本恶意炒作和市场主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煤炭现货价格大起大落,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
同时,国家正在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总的目标是在全国形成相当于年煤炭消费量15%、约6亿吨的煤炭储备能力。国家每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储备设施建设,再加上其他支持政策,可充分调动各方建设煤炭储备的积极性。国家有关部门可利用当前有利政策,在资源腹地深、辐射范围广的港口或铁路集疏线,研究建设储配煤基地可行性,积极筹备建设新项目,确保在重点时段、关键节点能够及时有效发挥增加供应、平抑价格、保障急需的作用。
外部因素降价格
进口方面,随着印尼能源部撤销139家矿方的煤炭出口禁令,煤炭进口市场询货热度提升。
3月份,随着天气回暖,北方城市供暖需求走弱,动力煤价格或将下降。
此外,海运价格或将继续回落。后疫情时期,全球海运出现极大的供需矛盾,2021年欧美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形成“单向”路径依赖,出口国集装箱船“有去无回”,大量集装箱在欧美港口堆积拥堵;港口等物流环节工作人员数量下降导致区域港口效率严重下降;出口国运输业“招工难”、劳工成本大幅上升。预计这种“卡壳式”的海运供需矛盾,有望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