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相映,绿道纵横延展。建德用绿色勾勒出城市生态肌理,不断擦亮“中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的靓丽名片。
锁定一个“绿”字,建德税务部门立足自身职能,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减”出幸福感和获得感。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近年来,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2亿元,在厂区内布置了约315亩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年光储发电量可超过2000万千瓦时,折算下来每年预计减少5440吨碳排放。
这场从旧到新,从“灰”到“绿”的蝶变背后,一系列鼓励节能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部署光伏项目、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2021年以来,仅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就享受了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989余万元,实现了“减碳”9231余吨。税收红利不仅缓解了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的资金压力,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绿色附加值,实现了良性循环。
“税收红利在能源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绿色转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税务部门通过税费优惠引导企业减污降碳,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国家税务总局建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方新平道。
据了解,建德市税务局和环保部门通过建德市工业大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内部信息互联互通,精准辅导水泥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并针对水泥产业不同工段污染排放情况,对企业生产设备环保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提供涉税建议,帮助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在税费政策红利的帮助下,我们越来越愿意主动实现低碳发展。”海螺水泥总经理牛建刚道。
人们眼中的工业通常是“灰”色的,但建德工业是“绿”色的。走进建德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目之所及皆是落英夹道缤纷。作为省内单个规模最大的水泥熟料基地,红狮水泥年产高标号水泥熟料310万吨。在环保税税制理念的引导下,企业主动抓技改、降排放,引进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余热发电”项目,利用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热力废气进行发电,实现了废气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年发电量可达12000万度,每年可节约相当于5.3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削减化学需氧排放量15.43%、二氧化硫排放量39.92%。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可享受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优惠政策,三年来共计享受环保税低排放税收优惠121万余元,为企业进一步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2022年,企业享受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退税276万元,这为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税惠红利的支持下,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发展劲头越来越足!”红狮水泥财务总监徐丽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