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联水泥:城市环境污染的“应急救援队”

2022-03-10 10:16:25

在紧要关头,南京中联临危迎战,发挥了水泥回转窑煅烧1500℃高温和强碱气氛等特点,能将病菌、病毒瞬间灭杀,保障涉疫医废的“日产日清”。

“来之能战”的抗疫先锋  

“贵司的大爱之举,充分体现了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彰显了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风貌,使我们备受鼓舞、格外感动。在此,对贵司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努力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这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9月6日给予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一封感谢信。  

时间拨回到2021年7月的下旬,因南京禄口机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市进入到了抗疫的紧急状态。形势严峻,多轮全民核酸检测连续开展,中高风险地区集中隔离,全市2600余家医疗机构、110余个隔离点、70余家核酸检测机构、1000多个核酸采样点连续作业,涉疫医废和隔离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陡增,产废量比平时增加了数倍,这些带有病毒的垃圾如果处置不及时、不恰当都会有二次传播的风险,专业医疗危废处置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抗疫的需要。在此紧要关头,南京中联临危迎战,发挥了水泥回转窑煅烧1500℃高温和强碱气氛等特点,能将病菌、病毒瞬间灭杀,保障涉疫医废的“日产日清”。  

▲南京中联应急处置先锋队  

8月2日,南京中联接到了应急处置涉疫医疗垃圾的任务后立即投入到抗疫作战中,连夜加班加点建成了符合防渗漏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库。这是南京中联第一次接触涉疫危废的处置,公司经过研究制定了紧急处置方案。为了以最安全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入窑焚烧,决定采用人工将袋装涉废垃圾投入危废应急处置口的方案。涉疫危废的贮存、转移、处置、环境消毒消杀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行动,以防人员和环境污染,才能实现及时、有序、高效、规范的无害化处置。  

▲转运涉疫医疗垃圾  

“危废物来的量很大,一车接一车,有用于核酸检测的试剂盒、棉签、废弃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物,还有大量的隔离区餐食垃圾。”  

“我们参与应急处置的一共有十一个人,当时正是盛夏,天气太热,窑头上温度能高达60多摄氏度,大家轮流投料,一个人一般干个十几分钟就要换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回忆道。  

自8月3日起,经过34天的连续作业,南京中联圆满完成了全部应急处置任务,累计处置量达146.86吨,日平均处置能力达到4.3吨,守牢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次抗疫大考中,充分显示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技术手段在无害化处置涉疫医废和垃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无废城市”的环保卫士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凭借处置范围广、处置量大、处置能力强、环境效益好的绝对优势,被行业誉为处置过程最安全、处置结果最彻底的方式之一,已经超过焚烧、填埋等传统手段成为行业的“主力军”。具备协同处置的水泥生产企业不仅是美好城市的“建设者”,还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生态效益的“贡献者”,是城市的标配。  

南京中联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起步较早,从2012年开始就处置城市污泥,2015年启动了危废项目,2017年底建成,投资近亿元。这条线设计年处置能力10万吨,其中液态2万吨,半固态5万吨,固态3万吨,核准处置31大类危险废物,处置量为9.46万吨/年,具备危险废物检测、接收、贮存、处置以及环境污染应急救援的功能,能够及时响应政府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废物。项目投运以来先后承担江宁区、南京市及省内其他地市应急危废处置工作40余次,包括处理关停化工厂企业的危险废物、偷埋的危废、化工厂残留的含油土壤、非正规填埋的固体废物等,还及时协助政府处理了影响恶劣的环境污染事件。  

2021年7月初,南京中联就应急处理了一起因工业硝酸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7月2日中午,南京市江宁区伏牛山的一处待拆除的化工厂内储存有工业硝酸。由于施工方拆除硝酸储罐时储罐破损导致了硝酸泄漏,现场冒起大量黄色浓烟,并散发出刺激性气味,环保执法部门确认是这是一起硝酸泄漏的突发环境应急事件。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泄漏会造成直接的身体健康危害和间接的空气、土壤、水资源等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危害性极大,需尽快消险处置。在接到江宁区环境监察大队的指示后,南京中联第一时间安排运输车辆赶往事发现场现场。  

据南京中联危废业务负责人回忆:“当时下着雨,到达现场的时候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天色也比较昏暗。库房里面已经堆积了吸附了废硝酸的沙土,还有铲车在作业,目测土堆大概有20多吨,旁边还有几个装满了硝酸液体的吨桶,库房外还有若干处水洼,遗留着黄色的硝酸废液。”  

“为了立即消除环境污染,我们必须尽快把所有吸附废酸的沙土和残留的废液全部安全转运走。当晚我们和当地环保部门一起制定了应急转运方案,第二天一早,我们带了吨箱和吨袋,指导现场施工人员用铲车装箱上车,大概装了23个吨箱沙土,以及5个吨桶的废酸液。”  

7月3日,该批附酸的沙土安全转运到公司,通过对该批危废的综合检测,结合货物和生产工况制定了通过半固态系统处置的方案,进入处置流程,由中控操作室启动作业,将含危废的物料通过柱塞泵送入窑分解炉高温焚烧,窑内上千度的高温便将有害物质完全分解燃尽,至此37.44吨附着硝酸的有害沙土于24小时内全部完成了无害化处置。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面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南京中联总能立即响应,化身环境治理的“应急救援队”,及时消除环境污染,守护着城市的环境安全。  

对于处置量较大的污染土壤,更能发挥出水泥窑炉处置量大的优势。对于一个日产4500吨的回转窑来说,一天煅烧生料约9600吨,日均处置污染土能力可达400-500吨,这是传统的污染土处置设施无法达到的,因此水泥窑更适合承担规模大的污染土处置任务。  

南京中联于2016年12月首次参与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先后承担南京市、江宁区污染土壤处置工作20余次,至今累计处置污染土壤42万余吨,有效解决了企业关停或搬迁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问题,彰显央企社会责任,处置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环保事故。  

2019年,公司承担的江宁区春山矿第二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是列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第二批督办件,该地块由南京江宁交建集团委托处置,所在地块位于江宁汤山街道,地块规划为娱乐康体用地,也就是现在南京园博园的部分区域,备受江宁区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的重视。公司无害化处置了该地块46000m3的受污染土壤6.5万吨,圆满完成了该任务。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减排减碳尖兵  

在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南京中联通过“水泥+”的产业升级和环保转型,已经华丽蜕变为建设城市、服务社会、造福民生、回馈环境的“多面手”,不仅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也“冲锋陷阵”。  

传统的水泥生产工艺会对大气产生污染,一直以来就带着“高污染、高排放”的帽子,属于污染管控的重点行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吹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随着技术的迭代,超低排放的概念也“横冲出世”。2020年底,江苏省要求水泥窑及窑尾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的限值不高于10、35和50mg/m3,再次提高了水泥制造行业的环保门槛。  

如果是单纯的水泥生产,还比较容易实现稳定的超低排放,但公司水泥窑还承担着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任务,危险废物整体成分复杂,会影响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小时数据,导致达到线性稳定的超低排放困难重重。  

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雾霾、臭氧、空气污染物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自然的危害很大。为了守护居民健康和城市环境,南京中联经过技术叠加和不断的优化,采取“低氮技改+分级燃烧+SNCR精准脱硝”的综合脱硝治理措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烟气中氮氧化物日均排放浓度小于50mg/m3的超低排放目标已基本实现。  

南京中联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也都达到了超低水平。如今的厂区天朗气清、绿树成荫,走在厂区内的水库边,蓝白色的水泥散装库和生产线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垂柳、花草,别样的工业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力度,给水泥行业的发展定了一个生态KPI。为了减少碳排放,近几年,南京中联通过强化管理、应用新技术、进行技术革新等手段降低煤耗,公司又制定了“减煤耗、减电耗”的深度“双减”方案,积极调研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技术,争做“减碳”先锋。  

青山所依,创新为本,作为“应急救援队”“环境卫士”的南京中联将一路奋进,为守护绿色家园、守护城市生态、守护青山绿水、守护居民健康而不懈努力!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南京中联水泥自2019年起统筹规划、专业设计、系统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以“三园六化”为目标,规范开采、综合治理、精细管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2022-03-14 10:52:25

在紧要关头,南京中联临危迎战,发挥了水泥回转窑煅烧1500℃高温和强碱气氛等特点,能将病菌、病毒瞬间灭杀,保障涉疫医废的“日产日清”。

2022-03-10 10:16:25

10.29—10.30日,“2019第七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在安徽芜湖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水泥网主办,朝阳环保、南京信融、瑞泰科技、东方测控共同协办,海螺水泥、中国建材为支持单位。

2019-10-31 13:07:26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