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看看贵州这两年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政策。错峰时间一年比一年的延长,尤其是四季度,从往年的停窑20天直接增长到今年的60天,相当于四季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停窑。旺季大面积停窑,贵州水泥行业似乎正在背水一战。咱就是说,这么激进的错峰政策,贵州是黔驴技穷,还是要破釜沉舟?其实,贵州水泥行业一再延长停窑时间的原因并不难猜,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基建投资无法再拉动是最直接的原因。
从2018年开始,由于贵州当地基建投资高增长势头放缓,再加上当时资金问题影响,新项目开工率不足,水泥市场需求也随之下滑。我们的跟踪数据显示,贵州单月水泥产量从2018年高峰期的1000万吨左右,一路下跌至当前的500-600万吨。需求腰斩,为防止产能过剩加剧,贵州水泥行业不得已选择了增加停窑时长。可以说,贵州给水泥行业提供了一个市场应对未来需求下行困境的样本。
随着市场下行期的到来,水泥需求严重下滑,部分地区水泥产销极度不平衡,供给日益严重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区内的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自主减少短期供应、错峰生产,既符合经济学规律,也无可非议。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是在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之外,以企业共同协商的形式决定开停窑,谋取利益,则有限制竞争和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法律风险,长远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此外,我们也应当反思,是否在鲜花锦簇之时,忽略了暗藏的危机,才无法避免地走向了需要断臂求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