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与水泥行业息息相关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海螺集团董事长王诚:加快制订水泥行业统一的碳基础核定标准
对于水泥行业减碳降碳,王诚建议,要借鉴电力、钢铁行业碳核定标准模式,加快制订水泥行业统一的碳基础核定标准,更加合理科学地分配碳权。“水泥行业要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和技术研发,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消耗占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关部门要在绿能项目立项、替代能源供应链等相关政策中,给予优惠支持和资金补助。”王诚说。
针对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王诚表示,利用水泥行业矿山空间大、建筑物分布广的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积极布局光伏、风力等新能源体系,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把水泥主业的投资向下游进行转移,全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加快骨料、商砼等终端市场的布点,健全产业链条。
此外,王诚建议,水泥行业要通过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推动联合重组,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目前中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有3000多家,前十大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不足60%,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水泥行业还要进一步地“走出去”,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把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和服务输送到海外,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对于如何优化水泥产业结构,王诚认为,一要坚决遏制新增,在源头上做好控制。行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共同出台措施,坚决遏制盲目上马的冲动,要严格以国家产能置换政策为指引,防止长期停产的“僵尸”产能死灰复燃。二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质量、能耗、环保等技术性约束手段,推动落后产能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出清,提升优质供给。三要实施差异管控,做好结构调整。不能“一刀切”地将水泥定义为“两高”行业,应结合节能环保管控水平,差异化地来评定,能耗低、污染排放控制好的地区或企业鼓励多开少停,能耗高、污染排放控制差的地区或企业应多停少开,通过行业间的统筹调剂,引导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促进转型升级,切实体现优胜劣汰。
电价大幅上调给水泥行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通常而言,煤炭和电力成本占到水泥生产总成本的80%以上。为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王诚建议,结合能耗、环保等技术性指标,以《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为标准,差异化实施电价上浮政策,积极指导推进错峰生产和限电限产,给予配套协同处置企业一定电价补贴。此外,各地电价上调标准尽可能趋同,避免不公平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建议完善政策体系加速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建议,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完善政策体系,加速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推进绿色新型城镇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光伏+”应用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BIPV能否实现快速普及、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关键在于政策引导。目前,国家及相关部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支持BIPV发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多年前也已启动,但相关法规只作了倡导性、鼓励性的支持,缺乏刚性要求,同时在材料、设计、施工、建筑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仍不健全,导致我国BIPV渗透率不足2%。 (3月1日,海螺集团宣城BIPV光伏建材项目在集团总部正式签约。)
因此,彭寿建议,全国人大应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等相关法律法规,将光伏材料应用、BIPV发展等强制性要求纳入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完善国家标准体系,为BIPV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撑。(3月1日,海螺集团宣城BIPV光伏建材项目在集团总部正式签约。)
全国人大代表、蒙西水泥化验室主任刘丽芬:加大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副产石膏作为八大工业固废之一,涉及化工、电力、冶金、农业等多个领域十几万家企业。目前工业副产石膏的累积堆存量已超过8亿吨。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又浪费资源,其含有的酸性及其他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刘丽芬说。
石膏、水泥、石灰并称为三大建筑胶凝材料。每生产1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9吨,而生产建筑石膏粉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有0.1吨至0.2吨,如规模化应用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受传统建筑结构及建材使用习惯、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匮乏、传统天然石膏建材附加值和品位低、装配式建筑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石膏使用在建材领域占比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刘丽芬建议,制定《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强制性国家标准。健全绿色低碳的消费体系与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为促进工业副产石膏利用营造良好氛围。政府加大对工业副产石膏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的力度。提高相关应用行业和消费用户对工业副产石膏的理性认识,树立工业副产石膏是二次资源的科学认知;加强石膏建材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机制,为公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推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的良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大区执行总裁、川渝区域总裁 张来辉
以发展的眼光和标准,科学看待和重新定义高耗能或资源型等产业的属性及特征,分类区分界定基础制造等领域的能力与水平;组织开展企业白名单试点工作,将能耗低、排污低的水泥企业纳入白名单;有序开展节能工作,杜绝“运动式减碳”和“运动式能耗管控”;鼓励水泥企业发展替代燃料和清洁能源等。
郑月明代表:建议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标准
郑月明介绍,2020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部重新修订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全面推行差异化减排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持续开展绩效分级。A级和引领企业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及以下企业和非引领企业,减排力度不低于指南要求。按照指南要求:“未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可由各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行制定统一的绩效分级标准,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重点行业适用范围和绩效分级标准进一步梳理,将重点行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如MTO等)纳入绩效分级体系;加强对省(市)制定绩效分级标准的指导,使分级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使重点行业和企业“有类可归”、“有规可依”;对重点企业减排实施动态监测,给予排放达标尤其是超低排放的工业企业、国家认定的“绿色工厂”企业更宽松的环保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商业承兑汇票违约成本较低,建议加强风险管控
黄建平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商业承兑汇票演变成大企业挤兑中小制造业企业生存空间的“工具”,持有大量商业承兑汇票的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同时,商业承兑汇票违约成本较低,难以形成威慑力。黄建平表示,今年重点关注商业承兑汇票风险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将提交《关于多途径防控商业承兑汇票风险,为制造业营造安全持续发展环境的建议》。
因此,黄建平建议加强对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管控,发挥银行体系在商业承兑汇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修改环保法,构建双碳改革法律制度
胡成中认为,双碳改革必须在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指引下稳妥推进。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和环境法典化都处在研究论证阶段,成果尚未成熟,而减碳工作已经开展,制度构建迫在眉睫。胡成中建议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入手,使碳排放与治理有法可依,未来在《宪法》与《环境保护法》框架下,再制定单项法律和配套办法逐步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蔡庆锋:建议探索制定我国CCUS产业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蔡庆锋今年提交了“建议探索制定我国CCUS产业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提案。他认为,碳中和的难点在于二氧化碳的绝对减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减排潜力大,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能源增产增效具有附带经济效益的减排途径。
蔡庆锋委员近年来针对碳中和深入研究提出建议。去年提出的“充分发挥天然气实现碳达峰桥梁作用的建议”得到有关部分的充分肯定。他告诉记者,我国CCUS项目类型多样,但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的多种技术组合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CCUS项目经济效益不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CCUS的捕集能耗和成本较高,高能耗、高成本、高不确定性,使得CCUS增产增效和减排的收益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缺乏激励政策极大地制约了CCUS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为应对未来严峻节能形式,不少水泥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探索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布局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但依然面临众多未知困难。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