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是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表述。
从中即可看出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减污和降碳将起到的“抓手”作用,但两者如何更好地协同进行?2月23日,在生态环境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提出了具体建议。
严刚表示,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能耗、高碳产业结构问题,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呈现显著同根同源性。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中,几乎所有SO2和NOx排放源,50%左右的VOCs和85%左右的一次PM2.5(不含扬尘)排放源,都与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
严刚以水泥行业为例,该行业即同时是减污和降碳的重点行业,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能有效激发行业技术变革和绿色低碳转型。
与一些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再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当前中国需要同时完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目标是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
“十四五”被认为是中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关键期和窗口期。而减污和降碳两项任务面临的难度和挑战都非常大。
严刚认为需要“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实现目标协同、区域协同、措施协同、政策协同和监管协同”。具体来看:
一是强化源头防控协同。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把实施结构调整和绿色升级作为减污降碳的根本途径,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低碳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措施优化协同。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求优化全国降碳空间布局和措施路径,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业布局的引导约束,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在降碳同时实现更大环境影响。
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协同。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统筹水、气、土、固废和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四是推进政策创新协同。依托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一体推进减污降碳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评价,通过这项措施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创新管理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加强推广应用。
记者在前述会议上了解到,“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一个总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一部规划,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是路线图、施工图。同时,生态环境部牵头研究6项重点领域改革文件,正在陆续出台9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9个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
水泥企业节能、降碳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生死问题!一场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的时代浪潮正在滚滚袭来!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会上,将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在水泥行业中的实践应用、水泥窑使用替代燃料的技术优势分析、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中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等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