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局部疫情的影响,4月份经济数据普遍回落,生产和需求两端都出现放缓。面对复杂局面,我国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近日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意见和通知,着力于稳住经济大盘。这些一揽子政策措施从促进生产恢复、带动有效投资增长、推动消费复苏等全方面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基建投资具备较好的增长潜力,在积极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有望成为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抓手。
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存量基建设施将释放新的增长效能。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年限的逐渐延长,不少存量基础设施已经陈旧老化,使用效率下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改造重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等方式,有效盘活这部分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将起到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功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动能。通过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还能够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形成新的增长合力。
梳理我国基础设施现状,可以从三个重点领域盘活存量资产。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涉及的面很广,包括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清洁能源、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等。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通过改造提升,更好地服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在投资增量方面,我国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建投资具备较好增长潜力。我国部分东部城市和区域核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区域、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状况依然显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不足全球领先国家的30%,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巨大。新增基建项目应配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推动国家发展战略落地。基建投资的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市场预期、推动经济企稳,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以重点开展四类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了确保102项重大工程任务落地见效,今年将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是开展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项目,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我国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缩小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差距,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三是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聚焦民生领域投资项目。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预计重点将涉及公共交通、休闲体育、健康养老、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四是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积极扩大光伏、风电、核电氢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推进新能源产业园、配套电网、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