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上旬,全国混凝土价格指数在经历连续十个月的下跌之后,终于迎来了两连涨,似乎让人看到了行情转旺的苗头。然而,九月下旬商混价格指数却再度出现下跌,跌至年内新低。笔者认为,目前下游建设需求尚处在弱恢复阶段,成本变化仍是驱动商混价格行情的主要逻辑。
基建端小幅改善,地产端仍较为低迷
需求方面,随着高温天气消退,个别省份电力紧张的情况逐步缓解,下游施工条件出现实质性好转。
在客观因素改善的背景下,国内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施工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8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等)同比增长8.3%。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3%,增速相较于1-7月份提升1.5个百分点,回到正增长区间。另外,沥青开工率自8月中旬以来持续走高,至9月中下旬达到44%以上,环比增长10%左右,相较于去年同期提高约6个百分点,说明道路施工量确有一定的提升。
图1:2022年道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以及沥青装置开工率(单位:%)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反馈今年基建项目数量相较于往年有所增加,但资金情况还是比较紧张的,拨付时间稍有延迟。近期多数项目维持正常运转,日均施工时间较前期增加,但尚未出现赶工的情况,后续大幅加快施工的意愿也不强。
与此同时,根据房地产销售和拿地等前瞻性指标显示,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仍然偏低,项目开工率短期内难有明显提升。
截至9月下旬,国内100个大中城市累计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30123.3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52%,降幅较1-8月份收窄0.39个百分点;国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累计成交面积为9919.8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9.03%,降幅较1-8月份收窄1.35个百分点。
图2:2022年房地产行业土地和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单位:%)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尽管房地产行业拿地和销售两端均有边际改善的情况,但整体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对新建和续建项目的开工率提升形成限制。
根据部分大型商混企业反馈,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地产端需求仍未有明显恢复,部分区域出货量仅有去年同期的8成不到。由于需求下滑和回款困难,除部分重点发展区域以外,企业出现了撤站收缩的情况,全年整体产销量预计降幅仍较为明显。
需求恢复略显弱势,成本驱动仍是主要逻辑
目前下游商混需求依旧处在弱恢复阶段,后续增长空间预计也较为有限,难以独立支撑商混价格走强。9月初至中旬,商品混凝土价格连续两周上涨,依赖的是华北和西南地区成本走高所带来的拉动作用。9月下旬,由于西南水泥价格跌回上涨前水平,混凝土价格也随之回落。因此,现阶段成本驱动仍是商品混凝土价格变化的主要逻辑。
图3:2022年商品混凝土价格和原料成本情况(单位:元/方)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分区域来看,9月份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水泥和商混价格环比均出现上涨,中南地区水泥和商混价格同步下跌,仅有华东和西北地区水泥和商混价格变化方向不一致。西北地区因需求长期偏低,小幅降价对出货量难有明显改善,故混凝土价格继续持稳运行。华东地区商混利润空间相对较厚,在需求回升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降价出货,抢占市场份额,故混凝土价格短期出现了与成本反向变动的情况。整体而言,9月份多数地区混凝土价格均跟随上游水泥价格变动,成本驱动效果较为明显。
表1:2022年9月水泥和商混价格指数以及环比变化(单位:点,%)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成本驱动存在强化趋势,十月商混价格将小幅上涨
在今年基建强于房建的背景之下,商品混凝土相对于水泥、骨料等上游原材料能够更明显地感受到需求减量的冲击。随着基建项目加快施工,上游原材料行情将先于商混开始转旺,价格上涨的空间也要更大一些。因此,现阶段成本驱动的逻辑存在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9月22日,全国水泥、碎石和机制砂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涨0.78%、0.37%和0.10%,为今年3月中旬以来首次同步上涨。尽管涨幅较小,持续性也有待观察,但上游原料价格普涨的苗头意味着下游建设项目有望迎来施工旺季。在成本驱动下,10月份商品混凝土价格或将出现回升,但上涨高度预计仍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