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打出组合拳 中国经济“开门稳”

2022-01-12 09:14:49

稳增长“组合拳”凝聚成力挺经济的强大合力,必将推动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2021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公布在即。专家预计,2021年我国GDP增速在8%左右,较好完成了预设增长任务。同时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特征,新的下行压力也在下半年显现。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围绕“稳”字,从外贸到内需,从消费到投资,从扶小微到挺制造业,从纾解房地产困境到纠正运动式“减碳”……一系列着眼于“稳”的政策举措日前相继出台。稳增长“组合拳”凝聚成力挺经济的强大合力,必将推动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政策密集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近期各地各部门密集推出稳增长政策举措。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日前透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并将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一季度发行使用,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12月中旬降准并加大了流动性投放量,整体资金成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同时,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已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

地方层面,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多地已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其中不少地方披露将于1月发行新增债券。国盛证券预计,从已公布发行计划的地区看,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此外,多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及建设,加快带动投资增速回升,明确全力抓好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经济运行,确保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成效开始显现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压力,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并举,形成强大合力,新一轮稳增长举措正逐渐显现成效。

近期公布的一些数据指标表明,生产保持稳步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趋缓,服务消费现回暖迹象。这扭转了市场对2021年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测算,在2020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下,2021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在4%左右,两年平均增长5.2%左右,略好于市场预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2021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在4.1%左右。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18.3%、7.9%与4.9%。结合机构给出的数据初步测算,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可能略超8%,较好完成预设增长目标。

“2021年经济发展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经济增速将高于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保持合理增长速度是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重点。

经济增速加快确定性高

在外需不弱、内需发力、信用宽松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重新加快的确定性较高,有望勾画出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

一方面,2021年12月PMI继续回升,预示2022年一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红”。另一方面,1月以来的中观高频数据显示,终端需求有所分化,35城地产销量增速降幅有所扩大,但乘联会乘用车批发、零售销量增速双双上行;工业生产有所改善,钢企钢材产量增速降幅延续收窄,沿海八省电厂日均发电耗煤增速也上行。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5.7%,信贷结构优化、社融放量将与经济形势改善同步出现。

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对消费、生产造成扰动;房地产销售、投资较疲弱;基建投资力度和出口形势变化尚不明朗,宏观调控需继续发力。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建议,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提升效能,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其中,稳投资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作出部署。同时,从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看,部分地区调高了年度投资目标,预示着以稳投资为抓手,稳增长将保持较大政策力度。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稳增长“组合拳”凝聚成力挺经济的强大合力,必将推动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2022-01-12 09:14:49

Municip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partments timely publicize and interpr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e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pollution control facilities 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and organize enterprises to complete self-examination by the end of October 2024.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self-examin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formulate rectification measures and actively promote rec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