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再出发

2022-01-11 09:26:57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据统计,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去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3%。

针对具体履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坦言,山东是履约工作最重的省份,首批纳入企业多达330家,是全国唯一超过300家的省份。除了企业数量多、基数大,山东中小型热电企业和企业自备电厂多,存在配额缺口的重点排放企业数量也比其他省份多。加上山东企业未经历试点碳市场,直接面向全国市场,难免缺乏碳资产管理知识和经验。“下一步,打算将碳排放管理纳入智慧环保信息化建设内容,对碳数据进行采集、留存、核算、验证,尽快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侯翠荣如是说。

由于能耗强度高居全国前列,宁夏减碳工作面临较大挑战。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16家重点排放单位发生交易,累计买入碳排放量276.69万吨,成交额1.09亿元;卖出碳排放量541.74万吨,成交额2.20亿元。35家重点发电企业完成配额核算2.94亿吨,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交易。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平学智表示,火电行业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按照国家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要求,正在筹划启动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球最大火力发电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于2021年12月21日履约完毕,所属149家火电企业和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实现100%履约。国家电投、中国大唐等多家央企,浙能集团、内蒙古能源集团等地方企业,均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履约。

除了保证履约率,全国碳市场还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成熟有效碳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碳市场建立主要考虑两个硬约束,一是总量控制,通过碳市场形成碳排放许可;二是硬机制,通过碳市场形成比较明显的价格鼓励机制,促进投资、技术创新,从而对企业未来经营产生影响。只有形成两个硬约束,才能真正实现倒逼转型的要求。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文件发布,让市场运行有据可依。

记者在与一些企业人员接触中,发现他们存在观望、惜售等心态,不同企业对碳市场预期也不一样。对此,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认为,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减碳的重要性,全国碳市场发展初期遇到的操作层面问题,随着各方工作不断完善是可以解决的。“针对履约不力者,在现有处罚的基础上可适当加严管理。在处以罚金基础上,比如,将履约表现与企业信誉等挂钩,进一步形成约束与震慑。在不影响能源安全的情况下,碳配额分配还可考虑适度从紧,以此强化企业减排意识、激发市场交易参与度。”王科建议。

面向未来,张希良提出三大关注方向:一是尽快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十四五”期间力争做到八大行业全覆盖;二是将全国碳市场总量设定与总量控制制度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行业碳排放基准的严格性,尽快引入配额有偿竞买,引入第三方投资主体;三是开展碳市场与碳税两种政策工具的协同实施研究,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主体作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2022-01-11 09:26:57

During the exchange, both sides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y could further explore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in the future and work together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ement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