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年经济怎么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22-12-17 09:28:10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

业内专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要求、作出一系列部署,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特别是会议对扩内需、稳预期、稳定房地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等的强调,回应了社会关切,有力凝聚了稳增长共识和信心,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创造有利条件。

重点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推动稳经济系列政策举措全面落地、充分显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16日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持续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速有望持续回升。

重点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2023年,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鉴于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宏观杠杆水平仍处在良好状态,继续推行较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条件。

多位专家认为,2023年财政赤字率与新增专项债规模均可能高于2022年。连平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可能需要赤字率调升至3.20%或以上水平;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可以设定至3.5万亿元以上,持续发挥基建投资对需求扩张的推动作用。

此外,消费也有望成为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或在全面提振消费,预计2023年上半年各地财政部门促消费政策会持续加码。

重点三: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业内专家表示,为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加速落地。持续发力“宽信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称,后续货币政策将在坚持稳健政策基调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更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

重点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扩大内需以促消费为重心、以优化拓展投资为抓手,注重高质量供给带动最终消费。扩大内需战略下,中短期消费修复是大势所趋,长期消费提质升级也值得期待。

重点五: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要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投资持续向好。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近期针对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加速出台,在当前政策基础上,保持总需求稳定、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细节均对促进民间投资意愿具有积极作用。

重点六: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2月15日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的书面致辞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长邹琳华表示,2023年房地产政策的重点仍在于防范化解行业风险和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现有房地产政策效果还会继续显现,2023年政策也仍有加力空间,以进一步恢复市场信心。

重点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已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日表示,下一步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增强风险监测的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重点八: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会议要求,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央企尤其是上市央企,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激励机制更趋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和企业价值逐渐凸显。在国企改革领域,央企重组整合是“重头戏”,上市公司层面的运作也逐渐进入实施阶段。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在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关系。要通过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为国企和民企创造公平平等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九: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市场预期,资本市场将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

“资本市场需加快制度创新,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深化与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通过丰富创新型金融产品、引导多种创新投资模式、支持市场激励机制等方式,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相互驱动、融合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应构建包容、完备、适应性强的基础制度体系,结合科创类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进融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等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本形成的政策环境。

重点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业内专家表示,更多稳外资政策措施有望出台。近期我国推出了包括新版鼓励外商投资目录、制造业吸引外资专项政策等,明年加码的稳外资政策可能会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于负面清单作进一步合理缩减。此外,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可更好发挥外资专班的作用等。

此外,在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明确方向之下,资本市场下一步国际化改革举措也有清晰预期。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期表示,证监会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还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框架,加快落实各项开放举措,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国际机构和人才参与我国资本市场。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

2022-12-17 09:28:10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