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限电再次来袭 是否还会有暴涨行情?

2022-08-16 15:38:47

水泥行业限电风波再次来袭,是否会复制去年下半年的暴涨行情呢?……

近期,川渝、江浙开始出现限电导致工业企业限产,联想去年蔓延全国、如火如荼的限电限产和连续暴涨的水泥行情,今年是否会复制去年下半年的行情呢?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调研分析,这一轮限电涉及的范围较小,加之今年水泥需求也不可与昨日而语,行业对限产的反应平淡。

限电原因不同,波及范围较小

根据笔者跟踪情况,去年全国各地水泥停产限产的情况较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方为完成当年能耗双控目标,发布限电限产政策,要求水泥企业减产,早期开始双限的广西、云南、江苏、浙江主要皆是出于控能耗,二是后期陆续限电的一些地区主要是由于煤价大涨,电力紧张,发布有序用电方案,水泥企业因是高耗能企业而受到影响,如湖南、广东、内蒙、青海等,另外也有一些地区水泥行业自身在执行错峰生产,主要是河南、湖南、川渝。

今年则大为不同,电力紧张主因并非控能耗而是极端炎热天气,推动着用电负荷呈快速增长;四川作为“西电东送”外送主要基地之一,外送地是江苏、浙江、上海、重庆等用电大省(市),今年入夏以来持续干旱,造成水电发送不足。8月1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文称,从8月15日起,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持续至8月20日24时。省内所涉区域内所有水泥企业回转窑和磨机全部停产。同时,重庆市璧山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专班办公室亦称,因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供电缺口持续扩大,全国持续开展有序用电,电力保供和电网运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从8月15日10时起至8月24日0时,全区各工业企业放高温假。除了川渝,江苏、浙江等地也出现了限电的情况。浙江部分水泥企业窑磨均停,也有企业磨机“停三开四”,江苏多数企业磨机生产受到限制。

表1:限电限产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水泥需求下滑,限电影响不大

今年以来,水泥需求受房地产市场拖累下滑。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9462亿元,同比下降6.4%。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6.1%和23.3%。水泥产量相应下降,1-7月全国水泥产量11.64亿吨,同比下降14.2%,降幅较1-6月收窄0.8个百分点。

在大幅下滑的需求面前,水泥产能过剩,即便有限产存在,也仅能缓解供需矛盾而无法逆转。限电所涉地区除四川窑磨全部停产外,其他地区影响均不大。根据中国水泥网的调研,江苏多地水泥厂及粉磨站纷纷表示,限电影响不是很大,由于市场需求较差,水泥行情低迷,企业库存较高,用电低峰期生产已可满足市场需求。浙江水泥需求下行颓势依然在延续,多数水泥企业认为,此轮有序用电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供需矛盾,但水泥价格是否复苏,不仅取决于限产的时间,更取决于下游需求的回升程度。

从水泥行情来看,目前市场对限产反应平平。今年以来,在去年被限产拉高的价格基础之上水泥价格持续下跌。进入8月以来,有数十个省份逐渐开始推涨水泥价格,然而炎热天气尚未过去,需求始终疲软,实际落实并不理想。到8月中旬,水泥价格已经跌回去年同期水平,多家水泥厂跌至成本线。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水泥市场处于需求低迷,行情磨底阶段。除此之外,今年常态化错峰力度有所升级,贵州、广西、江西、东北等多个省份不约而同延长错峰时间。预计随着8月高温天气过去,水泥需求会有弱反弹,9-11月水泥行情有望缓慢回升。但在弱需求压制下,不会复制去年的暴涨行情。

图1:全国水泥价格跌回去年同期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综上,今年尽管也有限电导致水泥企业限产,但由于波及范围很小,高温天气过去就会有所缓解;加上水泥需求十分低迷,小范围的限产远远未能产生刺激行情的效果。

当前煤炭价格持续高企,水泥行情跌回成本线,加上限产在发酵,水泥企业蠢蠢欲动。笔者认为,今年需求骤然下滑给了水泥企业很大考验,过去的遇到限产、成本上涨就涨价的简单模式已经玩不转。未来的水泥行业更是考验重重,供给侧改革红利落幕,需求进入衰退期,若不抓紧窗口时期转型升级,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水泥行业限电风波再次来袭,是否会复制去年下半年的暴涨行情呢?……

2022-08-16 15:38:47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ement enterprises must abandon the illusion of relying on others to "give" opportunities, and win the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of the market through self-innovation and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