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400公里铁路建设或将带动当地640~800万吨水泥需求

2021-01-07 09:57:47

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247亿元,续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宁淮、北沿江、宁宣等7条铁路,总计397公里铁路建设计划;加上目前已建成的京沪、沪宁、宁杭等10条铁路,总计476公里。

江苏南京为“扛起省会担当”、“提升省会地位”,构建南京至北京、淮安、南通、上海、杭州、宣城(黄山)、安庆、合肥(武汉)等八个方向高速通道(顺时针方向),打造南京“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基本实现省内设区市1.5小时通达、相邻省会、直辖市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目前已建成其中“五向”,剩余宁淮高铁、宁宣高铁、北沿江高铁等3条铁路等待建设。

近日,南京市将抓住国家新一轮铁路建设发展机遇,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247亿元,续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宁淮、北沿江、宁宣等7条铁路,总计397公里铁路建设计划;加上目前已建成的京沪、沪宁、宁杭等10条铁路,总计476公里。

到南京铁路枢纽规划末期,将建成市域铁路运营总里程87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00公里,并储备宁滁蚌亳铁路、宁杭二通道等3条铁路,总计70公里。

1、南沿江铁路

连接江苏南京、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的高速铁路,起于南京铁路枢纽南京南站,止于沪苏通铁路太仓站,新建正线全长约278千米,其中南京段33.8公里,总投资62亿元。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全线共设南京南、句容、常熟等9座车站。

于2018年10月8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11月14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段架设全线第一孔箱梁;2020年12月25日,发布句容站、金坛站、武进站、江阴站4座车站,站房工程、雨棚和相关工程的建设招标公告。

2、宁淮铁路

是一条连接江苏南京市和淮安市的高速铁路,起于拟建北沿江高铁南京北站,向北经六合区、天长市、金湖县、洪泽区,止于连镇铁路、徐盐铁路淮安东站。新建正线全长约185千米,其中南京段64.02公里,总投资154.83亿元。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设南京北站、六合西站、天长站、金湖站、洪泽站、黄楼站、淮安东站7座车站。

建设完成后,对构建形成鲁苏皖赣高速通道,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南京首位度,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宁宣铁路

是一条连接南京市和宣城市的高速城际铁路,起于南京铁路枢纽南京站,向南经南京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宣城市宣州区,止于商合杭高速铁路宣城站。新建正线全长约138km,其中南京段116.9公里,总投资282.66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设7座客运站,其中南京段设南京站、江宁站、禄口机场站、溧水西站、高淳站等5座车站。

还将建设北沿江高铁(含铁路枢纽普速系统改建项目)、扬镇宁马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宁芜复线工程等铁路,南京段里程分别为63.5千米、41.1千米、18.27千米、60.19千米,总投资分别为346.8亿元、112.65亿元、178.56亿元、110.07亿元。

规划储备宁滁蚌亳铁路、宁杭二通道、七乡河过江通道铁路项目,南京段里程分别为29千米、11千米、30千米。

据了解,基建是水泥需求的有力支撑因素,而铁路建设又是基建中的重要板块。铁路建设将大大释放当地水泥的需求。根据铁道部公开数据测算,平均每公里铁路建设大体需要消耗1.6~2万吨水泥,400公里铁路建设或将带动640~800万吨水泥需求。据中国水泥网了解,南京地区水泥企业主要有溧水天山水泥、南京中联水泥等,水泥需求的释放或将利于当地水泥企业。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247亿元,续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宁淮、北沿江、宁宣等7条铁路,总计397公里铁路建设计划;加上目前已建成的京沪、沪宁、宁杭等10条铁路,总计476公里。

2021-01-07 09:57:47

The list of "the world's largest 250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 of Engineering News Record (EN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24 was released, and Sinoma International ranked a new high, ranking 43 in the world. 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 is an authoritative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glob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ENR list is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mmunity as an authoritative ranking that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annu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rket, with high authority and wide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