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青史尽成灰 ——鲁南水泥厂在新型干法国产化进程中的那些往事

2021-04-27 13:49:02

鲁南水泥厂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

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些年,忙里偷闲,也关心起自己亲历过的往事了。自然也看了点关于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专著与专访,只是最近十年的一些文章,读后总有如鲠在喉之感。作为鲁南水泥厂曾经的一员,亲历了其中的二十年,因工作性质和个人爱好,也曾积累了一些材料。转眼,离开鲁南厂十三年了,如今作为一个旁观者,有必要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段往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也算还历史一个本来的面目。不然无法告慰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告慰那些曾经奋斗在马山脚下、界河水畔,为新型干法国产化,付出过青春、年华、智慧、热血与汗水乃至泪水与生命的人们。无论是生命已逝的尊者,还是颐养天年的前辈,更有目前依然工作在行业内外的兄弟姐妹,那是我们共同的岁月,共同的记忆。

2.那些往事

鲁南水泥厂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百废待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省两级政府积极争取,为振兴地方经济,渴望国家有些大企业、大项目在辖区内落地,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想在鲁南建一个年产高标号水泥超过百万吨的现代化大厂。这与国家建材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新型干法国产化的思路相契合,就是工艺技术装备要同世界的先进技术接轨,而且关键是走国产化之路。山东省建材主管部门也是想着产业升级,如何把小水泥林立的水泥大省变成水泥强省。于是,各方合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好事多磨,整个过程历时数年,为了这个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建材局、山东省人民政府、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建材局许多领导可以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经过专家们对当地资源、环境的考察,根据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水泥企业布局,国家最终决定在山东滕县与邹县的交界处界河镇,建这么一个国产化的现代化水泥企业。所谓现代化水泥企业,专业的名字是新型干法,那个时候,为了让行业内外更易于有个简洁清晰的概念,领导们喜欢说:大水泥。

1983年10月,鲁南水泥厂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的宋一民任组长,副组长有国家建材局副局长王建行、山东省建委副主任孙雨亭、枣庄市市长朱关兴。工程设计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承担,之前,他们已经承担了江西万年厂的设计。

1984年8月22日,根据国家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的精神,将这个国家直属项目交给了山东省。给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文件中,明确说鲁南水泥厂是地(师)级单位,请山东省配备班子时考虑(见下图)。

当年12月8日,成立鲁南水泥厂筹建处党委,朱关兴任书记,张保才、刘文玉任副书记,彭开荣、邵光礼任党委委员。

那一年暑假,最早分进了一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崔星太等一共八名,他们是从学校分到国家建材局鲁南水泥厂筹备处,然后就到了鲁南。后来,鲁南人习惯称他们为“八大金刚”。从此,每年都有一批高校毕业生分到企业。自然有少数各种原因离开了,但在如此艰苦条件留下的,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这自然也是后话。

1985年8月30日,山东省委、省府正式组建鲁南水泥厂工程建设指挥部,枣庄市市长朱关兴任指挥。曹文、李洪亮、刘世敏、秦修伟、张保才任副指挥。秦修伟、张保才驻现场。那时的界河马山,一片荒凉。

当年的马山,现在已经削平了

鲁南水泥厂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张保才(左2)同相关人员对照设计在现场察看

1987年7月4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鲁南水泥厂开工建设;7月24日,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

至此,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两条日产2000吨熟料的现代化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全面展开。万名建设大军汇聚界河,从当年开工誓师大会的照片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今日的中材矿山和中材建设。

当年开工建设的誓师会,单位名牌,左起依次:滕州建安公司、矿山三处、安装四处、鲁南水泥厂

鲁南水泥厂的建设过程中,历经了许多曲折。严格意义上讲,三十多年前,我们的新型干法还是带有“抄作业”的嫌疑。冀东、宁国两条日产4000吨和比他们规模稍小的淮海、柳州的新型干法线均是进口引进的设备生产线。而江西万年也是在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后,尝试设计的首条2000吨线。实事求是的讲,核心部位的国产化的设备还是有限的,究竟如何,行业人心知肚明。当年,鲁南厂准备试生产时,有相当一部分操作工,是到江西万年实习的。许多的先天不足,造成好多年万年运行一直不正常,久久达不了产,可谓吃尽了苦头。写到此,我们理应向新型干法国产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江西万年厂致敬。到了鲁南,虽然那时候经验非常有限,但必须承认鲁南是在万年的基础上起来的。而且一下子两条,这是日产2000吨国产线的第二条第三条线。当时的说法以国内制造为主重点设备进口。一旦我们自行设计,一遇到复杂的地质情况,我们的更改设计就变得困难与缓慢。鲁南在建设过程中,多次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想对此,天津院更有发言权。那个时候,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厂区招待所,一直住着天津院的项目配合工程师,现场解决问题。为了保36个月的合理工期,许多配套设计,变得匆忙往往采取的是最省事最省时的设计调整。譬如厂区,因为施工发现了地震断裂带,传闻就是把设计图翻了一下避开,于是造成大门外的生产与生活路混乱交织,专用铁路线从厂大门前的道路通过,厂区正门是偏向东南的,门前是一座桥,公路与铁路平面交汇,几乎天天给上下班的班车造成堵塞,甚至一些安全隐患。在鲁南厂那些困难时期,总有人调侃归罪于此,说“歪门加斜道,出门就爬坡,天天路堵耽误事,企业咋能有个好。”当然,今天的厂区大门,早己不是当年的大门了。

许多设备自行制造上,我们同样是处在摸索阶段。后来,为了现场解决鲁南的设备问题,朝阳重型机械厂的一批领导与专家,面包车在归途遭遇车祸,同车的还有为鲁南项目一同来还有相关部委和设计院所的领导与专家,一辆丰田面包车,当场殒命七位,其中有三位是司局级领导,为此上了央视新闻。这次惨烈的车祸,给许多家庭带来永远无法弥合的痛苦。这一批行业的精英,可谓为新型干法水泥的国产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我们共同的痛,提及鲁南新型干法国产化的历史,我们同样不能忘了他们。

1990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公布鲁南水泥厂正式成立。秦修伟任厂长、党委副书记,刘文玉任党委副书记,陈运生、刘凤礼任副厂长、党委委员,张化民任总工程师、党委委员。建设期间,国家部委领导和山东省领导多次到现场察看工程进展情况。

国家建设部部长的林汉雄(前排右4)在秦修伟(右5)朱关兴(右3)刘世敏(右2)郑益民(左3)等陪同下,察看施工现场

图为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左)来厂视察。建设期间先后还来的山东省领导还有高昌礼、马世忠等

秦修伟(站立者),向关心项目的枣庄的领导孙淑义、秦尧基等介绍施工情况

1990年10月1日,鲁南水泥厂一号窑一次点火投料成功。时任国家建材局局长的王燕谋说“中国水泥工作者为之奋斗了二十多年、想建一条我们自己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梦想,终于在鲁南实现了。”

王燕谋(中)在鲁南视察,秦修伟(右2)、陈运生(右1)、刘凤礼(左1)、张化民(左3)、邵光礼(右3)陪同在车间

1991年5月25日,二号窑一次点火投料成功。两条线点火成功后,试生产期间,问题频发,开开停停。勿庸讳言,我们的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试验性。几乎没有一个关键部位是省心的。如今想来仅回转窑内结蛋,造成耐火砖脱落而红窑,就困扰了鲁南很长一段时间。回忆往事,多少人永远忘不了高温下“打大蛋”、搬砖的那些煎熬蒸烤的感受。

1992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调整厂领导班子。肖乐章任党委副书记、厂长,秦修伟任党委书记。半年后,肖乐章任党委书记,厂长书记一肩挑。鲁南水泥厂进入肖乐章时代。谭仲明调到鲁南水泥厂任厂长助理兼总调度长,一年后提为副厂长。为了能够让鲁南水泥厂尽快竣工验收并早日实现达标达产,时任国家建材局副局长张人为带队在鲁南现场调研,天津院副院长蒋明麟常住厂里。张人为局长在鲁南厂的会议室里,提出了“全面打基础、重点抓设备”的方略。

那正是南巡讲话以后,整个中国社会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企业加强各项管理和改革,重振士气,以确保大窑运转率、早日实现项目竣工通过国家验收为核心。也许是因为那时年轻、那时简单,加班加点,条件艰苦,依然十分快乐。时常想起那些有干劲有奔头的岁月,时常想起那些报捷和发月超产奖的日子。那为竣工验收、为达标达产的三年,可谓是火红的年代。

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的陈建国(中)来厂视察,左为鲁南水泥厂厂长、党委书记肖乐章,右为山东省经委副主任、省建材局局长赵传明。这一时期和随后,先后分别来厂的山东省省领导还有韩寓群、宋法棠、王仁元、邵桂芳等。

1994年3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坚持不断用严格管理和先进企业武装企业”。国家建材局局长张人为、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文全等相关国家部委和山东省和企业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

当年的通过竣工验收仪式上,张人为局长看李文全副书记签名

这张大合影上,我目前能认出的人有:

前排左起:1张志明、2刘世敏、5肖乐章、7赵传明、10宋一民、11张人为、12李文全、13郭振山、15汪纪戎、16孙丹华、20秦修伟;第二排左起:1刘文玉、4张保才、9张化民、22姜福堂;第三排左起:10赵学众、12张守田、19刘凤礼、20谭仲明。

1994年,当年验收当年达标达产,实现年产水泥130万吨。时任国家建材局局长的张人为专此为鲁南发来贺电,称赞“鲁南为中国大水泥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95年五一前夕,公司工会表彰“一线特优职工”。

1995年4月,国家建材局在鲁南召开新型干法达标达产现场会,张人为局长到会并讲话。设计、施工、制造、安装和山东省领导到会,总结鲁南水泥两条2000吨生产线的经验与教训。

国家建材局决定当年9月,在鲁南召开新型干法经验交流会,国内相关企业参加。誉为鲁南是新型干法的一面旗帜,在建设新型干法的企业推广鲁南经验。国家建材局副局长雷前治再次来厂,并发表讲话,全面肯定鲁南水泥厂为中国大水泥工业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盛赞鲁南为推动新型干法水泥的国产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定了国产化的信心。随后,《中国建材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新型干法的一面旗帜——鲁南水水泥厂达标达产启示录》并配发了评论。

以上就是上个世纪那十年,鲁南水泥厂在新型干法国产化的征途上走过的历程。因时间匆匆,这段往事我只写到1995年。尽管如此,但占有资料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遗忘。

3.相关评价

2001年初,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中国建材协会副会长、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雷前治再来鲁南,深情地说“山河依旧,面貌全新”、“鲁南为中国大水泥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一样的贡献”并写下“鲁南的明天将美好”的题词。

2012年5月16日,国家建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在厦门言及鲁南往事,曾告诉笔者,说:后来,张人为局长说,在鲁南的新型干法达标达产过程中,他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两个人才。这两个人,一个鲁南的谭仲明,一个是天津院的蒋明麟。一前一后都调到国家建材局,一个任司长,一个任副局长,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9年,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宋志平在《中联水泥的使命》中说:

“最早参与组建这一只先锋团队的主体,自然少不了她的前身——鲁南水泥厂的贡献。二十年前的鲁南水泥厂,仅有两条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但那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上规模的国产化新型干法生产线。作为国内新型干法水泥最早的试验厂,她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我们国家在她身上总结了关于新型干法的大量的宝贵经验。也就是从这里,我国的水泥行业开始了第一次技术升级的起步,从创新来讲,从填补空白来讲,她责无旁贷地承担和完成了那个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后来,根据国家体制改革需要,鲁南水泥厂通过承债式划转给了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就是中国建材前身,这意味着中国建材从较为单一弱小的新型建材领域,开始转向新的行业——水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南水泥的加入,为中新集团的转型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空间,中联水泥的使命变得更加具体、更加贴近企业和行业实际。”

“这让我想起了20年前(注:宋志平先生第一次到鲁南厂是2003年6月5日,此处应该是16年前)我去鲁南水泥厂——也就是现在的鲁南中联——参加的那次鲁南会议。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水泥厂,是我们走近水泥的第一步……转眼20年(同上注)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我感慨万千。正是从那次会议,中国建材坚定了快速进入水泥行业的决心。”

4.一点感想

回顾鲁南水泥厂走过的历程,可以说,鲁南是新型干法国产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一个目力所及的重要“地标”。名列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山东省正厅级单位,这个地位,在那个年代,对一家水泥企业而言,是不同寻常的,足见这是何等的重视。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的关心支持。同样,鲁南厂为新型干法国产化做出过贡献,离不开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和调试整个链条上所有单位与参与者的团结协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坦率地讲,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鲁南人的付出与奋斗。如今回望,可谓风雨和阳光相伴,苦难与辉煌同行……在鲁南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模人物和卓越的团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正是他们是鲁南的动力之源。抛开个人的是非恩怨与亲近远疏,鲁南水泥厂的基本建设不能也不应该抹杀秦修伟指挥等一辈人的功绩,就像达标达产不能也不应该抹杀肖乐章厂长等一辈人的功绩一样。而他们同样对鲁南那片热土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建厂副指挥、山东省建材局原副局长刘世敏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留下遗言,将他骨灰的一部分洒在了马山……

如果您看过以上的文字,纵然过去不是十分了解,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会承认:鲁南厂是为新型干法2000吨线的国产化做出过巨大贡献和并为此付出过代价的。在鲁南厂随后建设的双阳厂,严格讲应该是第四条新型干法国产线,同样也是天津院设计的,这极像今天所说的迭代,它充分汲取了鲁南厂走过的弯路,为了新型干法国产线的日臻完善,不断的总结,不停的丰富。后来就是操作工的实习,也是安排在鲁南,就像鲁南当年到万年实习一样。这是致力于新型干法国产化的一种精神、一种传承。1995年新型干法现场会后相当一段时间,相继建设的新型干法国产线,全国有很多厂派员到鲁南厂实习过。近年,时常会遇到当年到过鲁南的许多人,每每会提及彼此都熟悉的人物,还有他们熟悉地方唐楼、孙楼、好再来,以及至今难忘的滕州的羊汤、烧饼、辣子鸡。

如果您了解近二三十年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和行业情况,您一定也会承认:鲁南水泥厂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与技术人才。鲁南厂建设之初,全国有28个省市区均有水泥行业的管理技术骨干调入这个企业,应该说当年全国的水泥企业是为鲁南输送过人才的。随后每年都要进入一批高校毕业生连同当时进厂的各类年轻人,他们在鲁南磨练与成长,最后反哺回馈这个行业。这是最让鲁南人引以为豪的:1995年,时任第一副厂长的谭仲明是从这里提任国家建材局生产司司长;1999年,时任厂长的崔星太是从这里到的中国联合水泥。现任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张金栋、隋玉民、祁连山水泥股份总裁刘继彬,2000年后,曾分别担任过改制后鲁南公司的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他们同样是从一个八十年代进厂的大学生,一步一步在鲁南锤炼成长起来的。如今,中国联合水泥、中材水泥西南水泥天山水泥、山水等集团类大型企业的高管团队中,均有鲁南背景的人士;那么当下,在单体企业当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以及自主创业的企业负责人中,从鲁南出去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天南地北几十家企业中已有超百人之众。一个企业,能够出来这么多人才,这一定有它自身应该有的逻辑与原因,这是任何人想否认也否定不了的事实。

如今的水泥行业同二三十年前相比,同样是新型干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产200万吨的规模,也就是200人左右的样子,智能化工厂也就是百人左右,2000吨线,目前也步入了被淘汰之列。听闻,今天的鲁南这两条后来技改达到2500吨的线,也列入产能置换升级的计划,衷心祝愿在新一代鲁南人手里,鲁南再创佳绩。当年的鲁南130万吨的规模,职工有两千多人,连同家属子弟,第一生活区常住四五千人。这是特定年代的特定情况,鲁南水泥厂生活区,成为一个小社会,学校、医院、托儿所,广播、报纸、电视台,商店、冷库、加油站,影院、会堂、俱乐部,等等等等,一应俱有。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条件来苛责昨日。回顾历史,评说历史,如果离开了那时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而论,那都是事后诸葛亮。历史从来就没有假设、没有如果、没有偶然,历史只有过去、只有结果、只有必然。有过就有过,是一就是一,历史不应陷入毫无真事的虚无主义,也不应该成为自己可以随意歪曲编造服务今天一己所用的实用主义。毕竟许许多多的亲历者均在,要相信无数亲历者他们的记忆,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档案与资料。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丧失了起码的客观公平,仅以个人的好恶和亲近远疏来写史,只能让人贻笑。

好在历史并没有走远,公道自在人心。回顾鲁南水泥厂在新型干法国产化进程中的若干史实,让我想起了于右任的那句诗: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我们这个民族不应该是一个健忘的民族。追忆鲁南厂那些往事,让我想起自己喜欢的那段塞万提斯的话,我改了一个字:

幸运的时代,幸运的世纪,他们的功绩将载在这里。它应该被铭刻在青铜器上,雕琢在大理石上,画在木板上,留芳千古。

——谨以此文向所有在鲁南水泥厂项目中为新型干法国产化奋斗过的人们致敬!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鲁南水泥厂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

2021-04-27 13:49:02

In this context, the 26th International C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Exhibi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promote industry innovation, bringing together the world's top suppliers, display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many conference activ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exhibition, building a one-stop communication bridge for exhibitors and professional audiences, not only promoting domestic brands. It also helps overseas brands to enter China, thus building a more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 global cement industry exchang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