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砥砺更前行 2020水泥行业十大事件发布

2021-01-01 09:05:57

时光滚滚而逝,2020也到了岁末年终的时刻。这一年,对每个行业,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水泥行业也在这一年里,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记。

时光滚滚而逝,2020也到了岁末年终的时刻。这一年,对每个行业,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水泥行业也在这一年里,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记。

回望来时路,砥砺更前行。中国水泥网特别评选出2020年水泥行业十大事件,以飨读者。

一、防疫复工两手抓 危难之际方显水泥行业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建材、海螺集团、华新水泥、华润水泥、山水水泥、台泥集团、金隅冀东、葛洲坝集团等水泥企业积极行动,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各地水泥企业携手战“疫”,不仅纷纷向重点疫区捐款、捐赠防疫物资,还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协同疫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与此同时,水泥企业还克服种种困难,第一时间组织生产、运输,强力支持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及全国各地抗“疫”医院改扩建,保障项目建设的水泥需求。

不仅在科学防控疫情方面成为表率,水泥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复工复产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水泥企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体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水泥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2020年3月,中央赴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指导组向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发出感谢信。

二、十五部委共同推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水泥企业纷纷入场

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区域供需平衡、价格合理、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砂石产业体系,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指导意见》还围绕促进机制砂石、河湖砂、海砂及替代砂源等科学利用,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意见。

对水泥企业而言,水泥和砂石骨料行业在客户、市场、矿产资源、工艺与装备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高度重叠,水泥企业发展砂石可以极大地发挥协同效应。2019年,达到千万吨以上骨料产能的水泥企业已经超过了九家,海螺水泥、中联水泥等龙头也陆续喊出了亿吨产能的发展目标。预计未来5年,水泥企业将涌现多家亿吨骨料产能企业,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将占得先机。

三、数字化赋能产业新生态 复工后首个行业盛会召开

疫情过后,万象复苏。水泥行业在经历了一季度需求低谷后,二季度迎来强劲升势。大部分企业良好的心态和行动力彰显了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夯实的信心,全行业有望在2020年续创佳绩。

2020年6月16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20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在杭州盛大举行,作为水泥企业复工复产后的首个行业会议,此次峰会以“数字化赋能产业新生态”为主题,行业领导、技术专家、水泥企业、设备商代表等700余人共聚一堂,深度解读疫情下的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走势,共同探讨新时代水泥工业数字化发展之路。

四、分级管控落地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再提速

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随文公布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此次修订扩大了绩效分级行业范围,为重点行业开展绩效分级提供了参考标准。水泥行业依据企业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控水平、运输方式等差异化指标将水泥熟料企业分为A、B、C、D四级,实行分级管控。其中,A、B级排放限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超低排放准标准。

可以说,分级管控措施为水泥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提供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河北、河南、安徽、北京、福建、贵州、广东等省市已经陆续制定了本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计划,未来水泥行业全面推行超低排放将是大概率事件。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 水泥生产许可证管理权下放到省

2020年7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明确要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其中:国务院要求在2020年底前,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保留的水泥在内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9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下放5类产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将水泥等5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简政放权也成为一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水泥生产许可证下放到省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申请许可证的效率,充分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激发企业活力。

六、水泥巨头诞生 中国建材水泥资产重组拉开序幕

2020年8月7日晚间,天山股份发布公告,上市公司拟向中国建材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联水泥100%股权;拟向中国建材、农银投资等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南方水泥99.93%股权;拟向中国建材、农银投资等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西南水泥95.72%股权;拟向中国建材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材水泥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及销售,但公司业务规模将显着扩大,将成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

根据央企的整合经验,专业化重组不仅能够化解同业竞争问题,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发挥区域或产业链协同效应,同时在技术创新、资产质量方面形成整合优势。整合完成之后,天山股份水泥产能提升至约4.3亿吨,水泥熟料产能提升至3亿吨以上,商品混凝土产能提升至4亿立方米以上,主营业务及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七、化“智”为能 水泥行业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

2020年9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到2023年制修订30项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培育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建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供应商,建立5个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形成15套系统解决方案,突破50项建材领域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培育100个建材工业APP;推选6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立50个建材行业智能工厂。

近年来,通过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寓“智”于“造”,水泥行业不断推进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加速实现水泥“智造”,涌现出泰安中联、全椒海螺、宜春红狮、洛阳中联等一系列水泥智能化示范线。

八、锁定价格,规避风险 水泥交易品种上线试运行

在中国水泥网的通力帮助下,2020年9月QME正式获批,允许上线水泥交易品种。2020年12月18日,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水泥品种试运行上线仪式在深圳前海隆重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水泥的交易所场内交易品种上线,填补了行业空白,顺应了行业发展升级的需求,有助于在建材行业内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水泥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息息相关,但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市场风险规避困难、产融结合程度不高,无法获得有效金融支持等问题。水泥品种的上线既顺应了行业升级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政府、社会对水泥行业的转型要求。

九、新建生产线动作频频 产能置换修订备受关注

2020年12月16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的意见。《修订稿》显示,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比例为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比例为1.5:1)。对现有企业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后实施的不扩大产能、关小上大、优化布局、提升装备水平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按1:1的比例。早在2020年1月,工信部就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对水泥产能置换政策进行细化和完善。《操作问答》明确表示已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

近年来,国内大型水泥企业在产能置换、新建生产线方面表现活跃,据中国水泥网2020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显示,2020年全国新投产熟料生产线26条,新投产熟料产能总计3763.4万吨。在此背景下,产能置换办法的修订,进一步明晰各项具体要求,对水泥行业后续的去产能、新建生产线等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十、两部委联合发布 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

2020年12月28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通知要求,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每年自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每年自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每年自12月1日至次年3月10日;其他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错峰生产。并且,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仍然艰巨,是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的根本原因。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的诞生,与环保脱不开关系,而错峰生产也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总体上看,通知提出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水泥供给将会进一步的收紧。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时光滚滚而逝,2020也到了岁末年终的时刻。这一年,对每个行业,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水泥行业也在这一年里,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记。

2021-01-01 09:05:5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