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许久未见的收并购大潮2021年再次上演。
截止发稿,中国水泥网从公开市场消息统计,2021年全国共有7起跨集团的水泥企业收并购案,涉及七个省市,十余家水泥企业,中国建材、海螺、华润等行业龙头均有参与。除了已经完成的收并购交易,华润水泥、海螺创业和鱼峰水泥也在今年挂牌出让旗下水泥企业控股权。
相较于简单的一对一买卖,纵观这七起收并购案,联合收购、资本市场举牌等多种方式穿插其中,目标公司原股东交易完成后也不再仅限于套现离场。从交易目的看,笔者认为除了过去买方多存在的扩张市场、巩固原有市场等原由外,产能置换规则调整、“双碳目标”压力等新时期的特点也是卖方考虑的重要因素。
龙头领衔 形式多样
无独有偶,从年初第一家并购案——上峰水泥收购内蒙古松塔水泥85%股权开始,无论是外资企业杭州大马水泥还是最近公布的湖南良田水泥收购案,出资方收购方均是国内水泥龙头企业,产能规模均位于2020年中国水泥网产能百强榜前二十强之列。与此前一轮产能置换新建浪潮主体众多不同是,收并购更加考验收购方的资金实力和后续整合等多方面能力,这一市场无疑是行业头部强者的天下。
在今年已经公开的7起收并购交易中,有两起海螺水泥有关,均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这是2016年以来海螺在同业收购以来力度最大的一年。海螺水泥曾在2015年一年内,五次出手拿下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7条生产线,累计增加熟料产能750.2万吨及水泥产能1100万吨,并再次收购广西四合工贸20%股权使其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在随后的五年期间,仅2018年和2019年分别收购广东清远广英水泥和芜湖南方水泥51%股权两笔收并购交易。
联合收购、资本市场举牌等多样形式也是今年收并购交易的特点。10月8日,亚泰集团公告2021年7月7日至10月8日,海螺水泥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截至10月8日,共买入上市公司1.62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数量的比例为5%。虽然此前也曾举牌新力金融和西部水泥,但此次举牌亚泰则被市场解读为市场整合信号,特别是亚泰近年以来持续发力水泥熟料南下长三角,后者是海螺水泥重要的市场范围。
而今年8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披露的冀东水泥和台泥(英德)水泥收购代县宏威水泥部分资产案。水泥企业联合收并购企业尚属罕见,但结合近年来冀东水泥和台泥之间愈加紧密的合作,此次联合收购也不意外。
多重因素加速收并购频率
沉寂多年的行业收并购交易为何今年再次频出?从今年已经公开的交易来看,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收购方在当前行业拐点临近的背景下,以较低的资产价格买入,巩固并提高所在市场竞争力,或借助新企业开拓新市场无疑是绕不开的几大因素。
从最新公布的华润水泥收购湖南良田水泥来看,在此之前,华润水泥在湖南地区尚无熟料和水泥生产基地,而今收购一事达成,未来华润水泥或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拓湖南市场,增强在中南市场的竞争力。另据经常参与湘粤两地水泥贸易的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距离相近,华润水泥此次收购也有利于提升自身在粤北市场的影响力。
上峰水泥则在年初宣布拟收购内蒙古松塔水泥后表示,松塔水泥市场区域与其西北区域宁夏基地等市场与战略发展高度契合,收购完成后其将成为公司在西北区域重要战略发展基地,未来上峰水泥宁夏、内蒙古基地联动格局形成,公司西北区域化布局初现雏形。此前的2019年,上峰水泥收购了宁夏第三大水泥企业宁夏明峰萌成建材有限公司65%股份。
产能置换政策的收紧也被认为是龙头企业发力收并购的另一重原因。今年7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相较于上一版,最新的办法加大了产能置换比例,同时对于置换指标认定趋严。龙头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生产线,提高竞争力的成本大幅提高,收并购优势企业更加划算。
此外,目标公司出让资产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作为碳排放大户,水泥行业所面对的碳减排压力逐步增加,这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或将是无法迈过去的坎,其他方面的环保要求也正在逐步收紧,过去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恐难以应对。而如果良田水泥和鸿丰水泥投资主体出让控股权,将运营交付龙头企业,将整体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新一轮兼并重组还将继续
据市场消息,除了良田水泥,华润水泥也正在推进湖南当地另一家水泥企业的收购交易。华润水泥挂牌出售山西资产,海螺创业挂牌出让云贵两水泥企业100%股权以及鱼峰水泥欲出售其持有的云燕特种水泥全部股权也同样引起行业关注。
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以及”双碳目标“的逐步临近,水泥行业正在迎来一轮新的行业周期,竞争大概率将更加激烈。行业新一轮兼并重组还将继续推进,行业集中度也将在一轮轮的收并购交易中持续上升。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海螺将把握有利时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稳步推进海外布局,进一步做大水泥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