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11-25 13:37:03

“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海螺集团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面实施“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十三五”期间成绩斐然,站在高起点上,海螺集团迈入了“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如何在“三地一区”建设中体现国企担当?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给出了答案:把科技创新当使命,把创新创造当生命,抓创新发展要拼命。

“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海螺集团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面实施“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数智蝶变

智慧出行、一键下单、线上就医……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我们每一个人都站在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口。这是一个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巅峰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经济点燃的新引擎里,也蕴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上任后提出的“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主体就是工业互联网,将企业生产管理经验软件化,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海螺集团于2016年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以建设智能工厂为依托,打造了矿车无人驾驶、矿区爆破无人机巡检、码头装船远程操控等多个业务应用场景,也为建设以节能技术、绿色材料、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水流则清,人动则活”。工业互联网,就是让数据“流动”起来,对内增强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对外提升吸引力和辐射力。9月15日,海螺集团最新的“水泥大脑”成果发布:“基于阿里云工业大脑智能算法,海螺在水泥的“两磨一烧”环节实现了高程度的自动控制,同时降低了2%-3%的综合能耗指标。”目前,海螺集团已孵化20余个优秀行业APP,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和工艺流程数据45余万个,衍生出更多商业价值。9月17日,海螺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5G+,推动制造业变身“智”造业。

工业互联网建设必须打通设计、生产、服务全环节数据链,贯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在这个过程中,海螺集团也孕育孵化出了上海智质科技、海螺中南智能机器人、海博智能科技无人驾驶等多家子公司,为企业发展蓄能。今年6月,海慧供应链科技公司与中集瑞江签署协议,推动中国水泥运输行业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围绕车、货及后市场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绿色“碳”索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词,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环保概念也掀起了新一轮上涨行情。“十三五”期间,海螺在碳减排上就开始了积极探索,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海螺集团“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示范项目”作为材料领域十二个参展项目之一成功亮相。

“双碳”目标,既是硬约束,也是国有企业的职责使命。海螺集团布局落子间,一系列新举措大手笔为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支撑。

6月24日,海螺集团、南开大学、芜湖市政府联合举办“战略合作协议”暨“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通过资金、平台、技术、人才优势互补,促进碳科技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7月23日联合实验室揭牌。8月30日,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携手全国碳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碳资产的高效、专业化管理,促进水泥行业企业“双碳”目标实现和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9月底成立三碳研究院,王诚亲自挂帅,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11月3日,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海螺集团总部举行。

伴随“双碳”目标时间临近,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将走上电力主场。海螺集团在光伏和储能项目上也一直在发力,今年8月海螺水泥收购海螺新能源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提升环保效益,推动传统建材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9月28日,总投资10亿元的“海螺零碳示范园区”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江苏淮安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新增约2亿kWh清洁能源,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万吨。

济宁海螺光伏发电项目

海螺还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10月29日马德望海螺光伏储能电站正式并网试运行,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8MWp,同时配置5组共10MWh储能电池,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582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5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000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新材料新未来

材料创造美好世界,如果说新能源转型将是助力“双碳”的重要抓手,那么,新材料创新将是实现“双碳”的底盘基石。

“海螺集团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了华丽转变,已经成为行业中创新的典范、改革的先锋、开放的榜样、品牌的标杆。面对转型发展,海螺集团一定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双新”产业。”海螺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专题讲座中的这番话,道出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转型需求越迫切,对基础材料的要求就越高,海螺集团瞄准最迫切需要、最具备基础、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产业和领域,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5月7日,海螺集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芜湖市政府签署协议,三方共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加快碳减排、新材料、工业互联等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落地,努力探索“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科技创新全链条模式,打造集实验研究、人才培养和新产品研发“三位一体”的新型科研基地。

除了布局新产业外,海螺集团还对新型建材这个“老”主业进行了升级。9月1日,海螺集团——南开大学甲醇SCR脱硝技术项目正式启动,加快环保新材料产业布局,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同时,以产业基金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在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上,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14家单位出资设立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正式签署,金融赋能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人才驱动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海螺集团注重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造就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拥有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是企业强韧发展的“终极密码”。海螺集团以“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绿色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科研人员施展才干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带动等形式,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在4月12日召开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上,海螺集团“水泥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批组建绿色建材与高端制造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集团副总经理吴斌荣获第三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表彰。

“今年我们这个工作室已经发展到25人了。”邓新建,南昌海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创造价值60余万元。

“石灰石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水泥,是因为它经受的起痛苦的煅烧和磨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在与新进大学毕业生的交流中,鼓励青年人志存高远,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集团还开展科技创新大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尔卡奥斯、IBM团队等专家学者紧扣工业互联网、碳科技、技术管理创新等企业转型升级重难点分享专业知识,拓宽干部员工创新思维。

抓发展关键是抓创新,抓创新就是谋未来。海螺集团全体干部员工正把创新落实到各项目标任务的实干中,全力以赴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在加速冲刺中争创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一座水泥厂为啥会“不务正业”种番茄?3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芜湖市的白马山水泥厂一探究竟。

2023-03-17 09:08:13

水泥行业作为用煤、电大户,在“双碳”形势背景下,采用经济、稳定、清洁的光伏发电已成为水泥行业脱碳过程中的重要选项,为水泥企业提供了开源节流、节能降碳的新的发展模式。

2022-02-22 09:10:18

“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海螺集团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面实施“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021-11-25 13:37:03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