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榜卸任 回顾海螺集团 “十三五”高质量发展之路(附视频)

2021-04-01 15:15:53

高登榜于2015年年底起主持海螺集团工作。恰逢进入“十三五”,海螺集团在高登榜带领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以创新赋能推动发展,实现海螺集团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中国水泥网最新消息,安徽省委公布最新决定:王诚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为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登榜同志不再担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高登榜于2015年年底起主持海螺集团工作。恰逢进入“十三五”,海螺集团在高登榜带领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以创新赋能推动发展,实现海螺集团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顺利跻身世界500强 市值实现跨域式增长

“十三五”以来,海螺集团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一强三冠”目标为引领,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发展道路,立足新起点,海螺集团进一步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多元化、人文化、绿色化发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9年,海螺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2343.66亿元,总资产达2233亿元,双双跨过两千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452.2亿元。提前了一年实现“十三五”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双双跨国“两千亿”的目标。从总资产来看,2017年以前,海螺集团稳定增长,年增速在10%以下,总资产规模在900-1200亿元左右,近两年发展提速,连续突破1500亿元、2000亿元大关。

2016年起,海螺集团的经营业绩进入持续增长的通道,营收4年间实现翻倍,2019年实现营收达2343.66亿元,同比增长24.33%,利润也增长了接近3倍,从2016年117亿元增长至2019年452.2亿元。

2019年海螺集团以284.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迈进世界500强,名列第441位。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公布“2020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海螺集团又以339.1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367位,较2019年大幅提升74位。

《财富》同时发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排名提升和下降最多公司”榜单,海螺集团位居排名提升最多公司榜单第13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4。

此外,“十三五”期间,海螺水泥总市值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由2016年1月的910.96亿元,增长至截至2021年03月31日收盘时的2714.30亿元,增长近三倍。

创新驱动 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海螺集团的传统基因。海螺集团紧随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新建、并购、技改等方式,扩大水泥主业产能规模,同时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积极拓展骨料、商品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群化打造产业竞争高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充分展现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海螺集团全面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形成水泥智能制造和商业运营产业链,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效能深度变革,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集团围绕水泥生产核心业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精益生产、管理、运营全过程,研发实施露天矿区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数字化矿山,建成全流程智能化水泥工厂,生产模式实现“一键输入、全程智控”,使矿山变绿、生产变智、效率变强、服务变优。

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厂中央控制室

集团第二大产业海螺型材建立现代化数控门窗生产线,攻克符合欧美标准的无铅绿色配方技术,研发出“1小时耐火窗”、第五代建筑模板、生态树脂门等新产品,拓展铝材、家装管材、地板等关联产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受到市场青睐。

海螺投资公司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业态。海螺新能源公司光伏装机总量130兆瓦时,储能电站44兆瓦时,光伏年均发电量1.3亿度,储能年均放电量2500万度。海螺新材料公司作为水泥添加剂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助磨剂行业整合,全力推动水泥粉磨关键节能技术进步。

绿色引领 助力美丽城市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螺集团坚持走生态文明与企业发展共赢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排放更低、消耗更少、产出更高的绿色低碳工厂,使传统产业成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净化器”,实现了向“绿色智造”的美丽蝶变。

海螺集团世界首套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系统

为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海螺集团投资5000余万元,2018年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每年可生产3万吨用于食品级产品和2万吨工业级产品的二氧化碳。2020年3月,海螺集团在白马山水泥厂建成年产3000吨干冰项目,实现变废为宝,为碳减排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通过三年攻关,研发出国产化水泥窑烟气脱硝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易于工艺布置、效率高、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已在30余条水泥生产线推广应用。

海螺年产千万吨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芜湖海螺

水泥窑热熔量大、温度高,窑体本身的直径和长度能满足危废充分燃烧需要,基于这一独特优势,海螺集团在安徽芜湖建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示范项目”。项目将水泥生产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紧密结合,将焚烧固废产生的热能用作水泥生产,将焚烧过后的“残渣”作为水泥的辅助原料,做到了固废的零排放处理,开辟了节能环保的新模式。

目前,海螺集团已在全国20个省区市和海外成功推广100余个环保类项目,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00余万吨、固危废约500万吨的处置规模。 海螺集团在安徽枞阳建设的水泥行业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让小秸秆有了大作用。这套系统生物质燃料替代率超过40%,能有效解决分解炉结皮的行业共性难题,满足水泥熟料大规模化生产需要,不仅可以减少水泥工业对煤炭的依赖性,还能带动区域内的生物质“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帮助周边农民创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宣城海螺水泥17.7MW分布式光伏电站

海螺集团不断延伸绿色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集团所属装备制造公司形成了水泥主辅机设备制造、机械加工、大型部件修复以及耐热耐磨件铸造等五大业务、3000多种产品,研发制造的余热锅炉、节能立磨等节能环保装备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出口额达20亿元。

融入海外 共享发展成果

美美与共,大道同行。海螺集团秉承开放合作、互惠共赢的理念,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输出先进技术和装备,同时注重长期效应,以精益管理为主线,推进清洁生产,在海外打造绿色生态工厂。老挝琅勃拉邦海螺项目的原料磨、预热器、水泥磨、余热发电系统等主机设备全部自主生产制造,生产线装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海螺集团承接的泰国亚泥项目,按照欧洲标准实现项目达标;印尼南加海螺公司连续多年被当地评为“纳税大户”,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上千人次;缅甸海螺公司与孔子课堂合办缅甸海螺职工大学,促进文化交流;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公司与国内和柬埔寨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当地高素质人才。

缅甸海螺开业庆典仪式

海螺集团已向海外累计投资112亿元,在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地区拥有42家企业,海外外籍员工3700多人。从热带雨林到中亚腹地,从印度洋到黑海沿岸,海螺集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融入当地社会,注重发挥标杆作用,坚持高质量定位,打造精品工程,构建国际化品牌战略、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带动我国大型装备出口、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等相关业务“出海”,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造福当地百姓。

海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正不断推进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切实增强集团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行稳致远,全力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高登榜于2015年年底起主持海螺集团工作。恰逢进入“十三五”,海螺集团在高登榜带领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以创新赋能推动发展,实现海螺集团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1-04-01 15:15:53

Recently, the Hubei Branch of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has issued a total of 500 million yuan of overseas investment loans to Huaxin Cement Co., Ltd.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hares of Natal Portland Cement Co., Ltd. in South Africa to help China and Africa joint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opening up and win-win. The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mplement the "Ten Partners Action" for cooperation with Africa. The project will play an active and effec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Africa and Mozambique, saving and earning foreign exchange, creating local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local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