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置换叠加环保要求 2021年水泥行业将迎大洗牌

2021-01-22 09:30:21

面对产能置换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水泥行业在2021年将如何走?

面对产能置换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水泥行业在2021年将如何走?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一直以来,工业都是碳排放重要领域,工业低碳减排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工信部今年将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目前,相关工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

在此之前,中国建材联合会联手15家专业协会共同制定的《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提出,在2020年底前,水泥行业要淘汰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70%以下的地区(以省为单位)日产2000吨(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2021年底前淘汰2500吨/日(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这也被业内解读为进入水泥业的门槛将会被大大提高。

1月21日,中国水泥网水泥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魏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环保监管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很多水泥企业都会有亏损的可能性,当前水泥企业的环保投入非常大,一条4500吨左右的生产线,环保投入就在一个亿左右,对于资金实力不够的企业,压力巨大,所以相对来说大企业会更加有优势一些。”

环保转型持久战

自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之后,国家对能源、建材企业的环保监管越来越严。

一直以来,水泥行业都被看作是一个高排放、高污染、产能过剩的行业,防治污染需打“持久战”。而工业低碳减排对于水泥企业来说,无疑代表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且环保改进往往投入期长,收益见效慢。

这种情况下,未来5-10年,中国水泥工业将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下降的局面,只有成功转型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生存下来。

当前,海螺水泥、中国建材以及华新水泥的三种技术路线被中国建材联合会向国家发改委推荐,成为三大低碳示范工程技术。

以华新水泥为例,其技术路线的特点在于,预处理厂可以与水泥工厂分离,公司将原生态的生活垃圾做成替代燃料(属一种工业产品)后运输或出售给其它水泥工厂。根据环保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原生态的生活垃圾是不能进行跨境运输的,而经过预处理后产生的RDF(垃圾衍生燃料)可以实现跨境运输。目前,华新已经实现了跨境运输,如旗下的武汉、重庆奉节两个工厂生产的替代燃料通过水路运输至公司旗下水泥工厂。

但华新水泥在环保投入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此前华新水泥董秘公开介绍称:“目前华新环保业务分为6大类: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污染土、危险废弃物、水面漂浮物以及医疗废弃物,其中生活垃圾的‘体量’最大。6类业务的盈利情况主要取决于各自类别的处置价格,其中有些盈利,有些还不盈利,但不盈利的业务基本能保障其现金流。焚烧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先入和后入的关系,华新在生活垃圾处置业务上没能盈利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享受与焚烧发电同等的补贴政策,焚烧发电处理一吨垃圾中央财政会给予相应补贴,而同样是处置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相关政策却没有。”

产能置换迫在眉睫

2020年1月,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后,当年12月中旬,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征求《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的意见,提出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实施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分别为2:1和1.25:1;位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分别为1.5:1和1:1。2013年以来,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

在严禁新增产能的行业背景下,水泥行业新建产能唯一方式是产能置换。但与此同时,在水泥行业当前高盈利背景下,产能置换指标较为稀缺。

新规之下,无疑是给想要退出市场却留恋行业效益和想借产能置换之机整合市场而犹豫的企业注入了“催化剂”。特别是对借产能置换之机淘汰落后生产线,布局未来市场的大企业来说,以自身年限已久的熟料生产线作为熟料置换指标来新建更具竞争力的生产线,当前无疑是加速给自己“换血”的绝佳时机。

中国建材就是一个产能置换成功的例子。鉴于中国建材历史上多数生产线通过收购整合而来,业内普遍认为生产线非标准化、非集中化、单线规模等历史因素使得其有较强意愿和能力去做内部优化,同时竞争对手产能置换意愿不足或能力不足,因此产能置换政策已成为帮助中国建材成本、费用持续改善的“政策护城河”。

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冯晨阳测算,未来中国建材每年可通过产能置换节省成本、费用约5亿元。但与此同时,中国建材成本、费用控制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冯晨阳指出,受多因素影响中国建材过去在水泥熟料成本以及吨三费(指销售费、管理费和财务费)上均较其他企业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公司熟料生产线平均单线产能规模偏小,尽管从2011年开始单线规模略有提升,但较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强的海螺水泥仍有一定差距;二是由于公司过去大量产能通过收购而来,不同被收购企业之间的设备标准化较低、管理差异化较大,相比自建标准化生产线而言,其成本、费用控制难度较大。”

行业洗牌在即

随着2021年底前淘汰2500吨/日(含)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计划出台,意味着将有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被收购或者淘汰的趋势,2021年水泥业必定要重新洗牌。

2020年,中国建材将旗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以及中材水泥的股权出售给天山股份,使得后者成为水泥行业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这也拉开了行业加速整合的序幕。

魏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当今中国水泥的两大巨头是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长期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天山本身就是中国建材的子公司,天山的收购行为实质是从港股回到中国A股的动作,是中国建材内部业务的整合,可以加强它的协同效应,并不会对整个行业起到太大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依然非常严重。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24条,设计熟料产能约18.2亿吨,2019年熟料实际产量15.2亿吨。2019年水泥行业产量达23.3亿吨,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人均产能可达到1.66吨,该指标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其中,23.3亿吨的水泥产量还是在错峰生产的严格控制下实现的,如果让国内水泥企业满负荷生产,我国水泥产能将严重过剩,甚至会引发行业“价格战”。

魏瑜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魏瑜看来,目前水泥产能是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现在不太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推行了错峰生产的政策,在淡季会进行停产,错峰这一项政策变相压缩了不少产能,所以产能过剩现在已经不是很明显。而且中国水泥的用量和用途与欧美相比还有一定差异,欧美现在基建需求较弱,而中国仍有巨大的基建需求,平时建房主要也是以水泥为主,中国水泥用途的结构与欧美有着很大差别,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数字与欧美进行对比,要结合国情来看待中国的水泥产能。”

疫情防控是否会对水泥业产生影响,这也是2021年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魏瑜表示,疫情对于水泥行业总体来看影响不太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水泥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但从5月开始已经恢复了。2020年的水泥行业重组更多是根据行业自身的步骤来进行的,国家的政策也是一直鼓励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其实与疫情没有太大的关联。数据也显示2020年的水泥营业额相对于2019年有小幅提升。”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面对产能置换与环保的双重压力,水泥行业在2021年将如何走?

2021-01-22 09:30:21

Adani is also a big man in the Indian cement industry 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cement producer in India. He entered the industry in 2022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Holcim's cement business in India, which acquired about 70 million tons of cement per year for $10.5 billion. Adani plans to expand its annual cement production capacity to 140 million tons by 2028. Adani has previously invested $1.6 billion to acquire Sanchi Cement and Penna Cement, and is expected to acquire an additional 21 million tons of production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