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泥协会会长赵宏波:常态化错峰生产是必由之路

2021-01-20 10:06:57

作为错峰生产的发源地,相较于其他区域,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尝试水泥错峰生产,对其领会也更为深刻。

2021年即将开启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两部门发布了《两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水泥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听闻这个消息,辽宁省水泥协会会长赵宏波也颇有感触:“常态化错峰生产是必由之路。”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水泥错峰生产第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接下来的两年里,北方地区开始逐步全面试行错峰生产,成效显著。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两部门更是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2016至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

作为错峰生产的发源地,相较于其他区域,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尝试水泥错峰生产,对其领会也更为深刻。

“错峰生产的出现,客观上讲,对水泥行业去产能、增效益起了很大的作用。”赵宏波表示,东北地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此前国家在去产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大都是针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但东北区域水泥行业是淘汰落后产能以后还存在严重过剩,目前没有更为有效的办法。“虽然相比较而言,现在东北跟全国行业效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没有错峰生产的实施,那东北行业亏损问题会更严重。”

“总有一些人说,就东北水泥行业的现状,如果没有错峰生产,大家也都会自觉地停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赵宏波直言不讳,“从现状来看,当大家失去理性的时候,水泥窑的运转率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升。这样会出现低价冲击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当地市场的稳定,还不利于当地的环保。2015年的行业情况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而错峰生产通过制度把窑炉运转率降下来,为当地节能减排、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很大贡献。

此外,错峰生产文件的落实,对于推动水泥行业达成共识、行业管理,提升行业凝聚力和集中度、倒逼行业企业进行理性竞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北缺乏集中度相对高的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水泥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是北方水泥,但北方水泥实际上占比也不到20%;相对比较大的亚泰、山水、天瑞、冀东等,基本都只有10个点左右。”赵宏波表示,“错峰生产的出台确确实实给行业企业的沟通提供了有力抓手。”

而相较于2016年下发的错峰生产文件,此次下发的《通知》有了更多可喜的变化。《通知》没有规定错峰生产年限,而是突出了常态化错峰生产;《通知》对错峰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拒不错峰生产的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厉的惩戒措施。

此外,相较于原先政策中表示“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原则上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的规定,《通知》更为细化,不仅对电石渣生产线执行“错峰置换”进行了规定,还要求供暖任务的生产线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补足错峰时间。

不过,虽然新出台的《通知》要求“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但在具体实施环节,赵宏波也有一些疑虑。“例如,《通知》规定有全年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但具体降低多少?《通知》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划定具体的数据。”赵宏波说,“具体目前整个水泥行业都没有具体的标准,也没有比较好的计算方法。各地主管部门、协会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也就没有了抓手。”

辽宁地区水泥行业目前的情况非常特殊: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整体地销市场产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与此同时,2016年错峰生产文件给予了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一些错峰生产的豁免权,此后2、3年间,辽宁地区上马了多条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辽宁地区一共有49条生产线,辽宁本轮错峰生产的时间是2020年12月1日开始,但一共有11条窑运转到了2020年12月底,有5条窑至今仍然在运转。“而在辽宁地区水泥行业严重过剩、本地需求产能利用率只有30%的情况下,这么多企业这么长时间不停窑,那基本上就能承包全年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辽宁水泥协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一方面是对政策的贯彻和传达上,我们在政府没有下达错峰生产的文件之前,就已经下达了要错峰生产4个月的文件。”赵宏波说。

此外,辽宁水泥协会还成立了辽中、辽西、辽南3个分会,设立了去产能领导小组,分别由3个区域的大企业牵头,在辽宁省工信厅和辽宁省水泥协会的领导下,推进水泥行业的竞合。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作为错峰生产的发源地,相较于其他区域,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尝试水泥错峰生产,对其领会也更为深刻。

2021-01-20 10:06:5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