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之间,镶嵌着上千座大小不一的水泥厂,它们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水泥厂紧跟着时代的需求,也逐步从昔日城市的创造者、大自然的“破坏者”,变成为了大自然与民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时下之景的呈现,是水泥行业漫漫十年绿色征途的回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为中华大地带来了一片芬芳盛景,随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水泥工业也由此而兴。不过,在国内水泥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个时代水泥厂的真实写照。
水泥诞生之初无疑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由于石灰石煅烧成熟料需要大量的燃料,加之燃料燃烧,石灰石煅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并带来难以计数的二氧化碳排放,水泥工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时间来到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水泥工业被赋予“生态、环保、绿色”的新内涵;2013年,“大气十条”正式出台,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的第一枪。在此背景下,彼时的水泥工业开始大刀阔斧推进自我革新、产业转型升级,为行业发展注入环保基因。
1、污染物超低排放
如果给水泥行业的环保进程画一条线,那么2013年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算得上一个里程碑。
彼时,绿色工厂、花园式工厂已经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水泥企业想要打造成绿色现代工厂,在无组织排放环保方面依然有大量短板需要补足。而该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水泥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限值颗粒物 0.5 mg/m3,为水泥企业建设花园式工厂提供了驱动力。
为此,水泥企业在治理无组织排放方面深入研究,大量降尘措施被应用到生产环节。如加强管道密封,采用无人装车发运,矿山、料库等扬尘点加装收尘降尘装置,车辆进出厂安装喷淋系统等等,无组织排放问题得到根本上解决,极大的提升了厂区环境。
车辆进出厂喷淋清洗降尘系统
以无人发运为例,当前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采用机器人装车系统,转变了包装发运依靠人工作业的传统模式,所有水泥、熟料装车全部在负压密闭空间内完成,以往水泥厂最头疼的发运车间无组织排放问题迎刃而解,更保障了员工身体健康,避免了职业病危害。
水泥厂机器人装车系统
此外,上述标准对水泥工业三大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了大幅度调整,执行标准远远严于以前。
以氮氧化物为例,执标准由原来的800mg/m³调整为400mg/m³(重点区域320mg/m³)。根据该标准,我国粉尘排放已经达到欧洲国家平均标准或许可证限值水平(重点地区达到欧洲最严格标准,较美国最新标准宽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严于欧洲、日本等绝大多数国家标准,仅略宽于美国最新标准(重点地区达到国家最先进的污染控制水平)。
当时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本次调整才算真正的为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戴上了紧箍咒”。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国内水泥工业掀起了一阵脱硝和电改袋热潮。
不过,水泥工业的大气治理力度远不止于此。2016年,超低排放一词开始在水泥行业出现,并逐步被业内所重视。紧接着,各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逐步收紧,多数省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已严控至10mg/m³、35mg/m³,100mg/m³,这一标准已经较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排放标准严格了数倍有余。
目前,处在重点区域的水泥大省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在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出台超低排放地方指标,也有水泥企业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并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
整体来看,水泥工业污染物治理成效明显。据去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和2007年相比,污染物排放量在大幅度下降,其中,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了23%。
2020年,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水泥超低排放的要求。业内人士表示,超低排放作为水泥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下一步将大力推进。
2、水泥窑协同处置
水泥窑协同处置是近年来水泥工业提出的一种新的废弃物处置手段。它是指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废弃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固体废弃物。随之,各省政府单位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生活垃圾等。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备受青睐的情况下,水泥窑协同处置成为了水泥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
且,水泥窑协同处置也成为一个水泥工业向民众展现全新自我的机会。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为化解垃圾围城问题带来巨大帮助。
打造无废城市,让水泥厂成为城市伴生产业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水泥企业的共识。资料显示,2015年以前,我国水泥企业中仅有16家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截止2019年底,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水泥企业75家,投产涉及到共17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危废资质能力(不含生活垃圾、污泥、污染土等)达463.85万吨,覆盖的省份由2017年的16个升到了27个。
目前来看,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推广为改善民众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帮助,并使水泥厂变身城市伴生产业,成为城市绿色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花园式工厂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春去秋来之际,漫步于现代花园式水泥厂,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而放在十年前,没人敢想象这是置身于水泥厂所看见的画面。
人们之所以称现在的水泥厂为花园式水泥工厂,意味着当前水泥厂厂区绿化率很高,工厂环境优美,没有污水、空气优良的可以媲美花园。
以尧柏集团为例:近年来,尧柏集团投资近亿元用于各子公司花园式工厂建设,聚焦“绿化提升改造”目标,着力打造“厂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景观。勉县公司被表彰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洋县、花溪等公司每年都要迎接多批中小学生的参观见学。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在封开投资建厂,一不小心喜提了个“风景区”——亚洲第一长“皮带廊”在群山中穿行而过。登高望去,一根蓝色绸带蜿蜒盘错在一片汪洋碧波中,袅袅云雾与蒸腾起的氤氲之气更是增添了几分仙气儿。据说,此地已成了华润水泥员工团建的首选之地,毕竟这景色比起三山五岳丝毫不逊色。
还有池州海螺分厂,这座建设在升金湖景区内的水泥厂,随着办公区、生活区和厂区环境的不断治理,截止目前,公司栖息的野生动物和鸟类达四五十种,冬天在此越冬的鸟类多达十几种,大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和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企业也是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
池州海螺
池州海螺厂区内的野生动物
如今,水泥厂的花园式工厂建设正从点上开花到面上连片,将自身工业融于整个自然生态。如葛洲坝水泥已将矿区环境恢复融入莺河二库、“醉美莺河”度假区、张自忠纪念园等景区,协同打造宜城市河东片区旅游景观带,形成了绿树环绕、矿在景中的生态景观。
4、打造绿色矿山
矿山资源是水泥企业生命线的源头,养护好源头活水,才能维持水泥企业的体态健康。近年来,水泥企业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在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将河北华奥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蔡家营锌矿等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公告”中,2020年共有301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其中,水泥企业矿山共有69家。
当然,资源高效、节约、精准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并重,是绿色矿山的典型特征。近两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泥企业开始逐步打造并完善智慧矿山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矿山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据了解,海螺集团实现了对真实矿山整体数字化再现及各生产要素的智能组合。通过建立矿山三维数字化模型,依据各个部分资源量和品位分布,制定中长期开采计划,对矿山石灰石进行合理搭配,精准配矿;通过在线质量分析和生产自动配矿、对入堆场石灰石质量实时在线检测等手段,从源头上对原料品质进行把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5、低碳循环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且不容忽视。一直以来,水泥行业紧跟国家政策走向,敢为人先坚持落实“循环经济”,倡导社会大众力行“减碳生活”,以独特的创新方式诠释了减排事业的意义与责任。
如:海螺集团积极行动,大胆作为,着手开展水泥窑碳捕集纯化工作。2018年10月31日由海螺建设的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成功投运。该示范线的成功建成,在世界水泥行业首开碳捕捉利用实现产业化的先河,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有着深远的示范引领意义。台泥集团在同年研制的两款碳循环“虾红素”商品,据了解一公斤的虾红素红藻能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
海螺碳捕捉项目
当前,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水泥行业一如往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义不容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则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国内水泥行业环保事业方面不遗余力,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水泥行业也将继续“不忘初心”,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继续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