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11时,文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县公司)水泥窑按照甘肃省2021-2022年度错峰生产工作计划要求,主动停窑检修。从今年2月23日执行完上一个年度错峰生产任务后开始投料运行算起,文县公司水泥窑连续安全平稳运转281天,相当于一秒未停地运转了生产周期意义上的一整年。这不仅再次刷新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祁连山水泥)系统的最好纪录,也创造了全国同行业此项指标屈指可数的亮丽成绩。
从2016年的88天到2021年的281天,4年多的时间里,祁连山水泥回转窑运转率稳步提高,连续实现5次突破,115天、122天、141天、162天、281天。这一连串数字的更迭跃升,展现的是祁连山水泥近些年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执行中国建材集团战略愿景、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运营水平、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尤其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收缩、煤炭价格暴涨及所在地区疫情反复等错综复杂的局面,祁连山水泥始终保持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对外坚持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内坚持对标对表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向社会递交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祁连山答案”。其中,文县公司水泥窑运转率创历史新高,并提前36天全面完成全年产销、利润等各项任务指标,即是祁连山水泥整体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背景下的一个具体案例和亮点。
对标对表 向一流水平看齐
近年来,祁连山水泥大力实施“对标”管理,对照一流找差距、对照先进找短板、对照自身找弱项、对照业绩找突破,培育和形成了力争上游、只争朝夕的良好风气,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开展对标管理,将系统内各个子公司放在一张表内进行对比分析,找差距、析原因、明方向、定措施,实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达到短板逐渐补齐,优势不断放大的目的。大家纷纷以系统内的领跑者为目标,不断激发自身动能,达到跟跑、并跑、最终实现超越、成为新的领跑者。文县公司窑运转取得新突破,其中一个原因就得益于对标对表活动的深入推进。
放在祁连山水泥系统,文县公司“先天不足”的劣势很明显:无论在生产环境、设备选型,还是地理位置、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属于最薄弱一方,竞争后劲严重不足。尽管从民营企业转型为国有资产控股、民营参股的企业后,借助祁连山水泥良好的管理优势、资源配置优势等,在技术改造、工艺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进步的速度仍然相对缓慢。在祁连山系统企业历次开展的对标对表活动中,文县公司鲜有亮点出现,综合排名也总是位居他人之后。对此,文县公司重视每一次对标对表的原因,从对比数据发现短板弱项,从比对结果中找寻努力的方向,从原因分析中制定突破措施。认真开展“水泥窑连续运行登台”“促提升、降成本”、设备维护管理“五手”竞赛等活动,全力攻克一个个制约生产经营的瓶颈和难题,并在今年上半年祁连山水泥半年度工作会和上半年对标汇报会结束后,迅速对比与兄弟企业、与自己同期的各项数据,不仅重新设定了回转窑连续运转超过162天的目标值,还量身打造了一套稳产、高效、稳增长的“组合拳”。通过开展中控操作、质量控制、电、钳、焊和巡检等六个工种的技能比赛,掀起“学技术、学业务、练本领、强素质”的热潮,使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更硬,保障能力更强。同时,着力在原煤质量上狠下功夫,千方百计组织高热值原煤进厂,提高水泥窑煅烧能力,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稳步提升,“两磨”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被调整到最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经营方面,遵循“价本利”经营理念,积极在陇南区域落实精益竞合战略、效益优先、保证市场份额的经营原则,为文县公司创造了良性市场竞争环境,稳固了祁连山水泥的核心利润区,实现了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三精管理” 促进质量与效率之变
中国建材集团的“三精管理”原则是推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制胜法宝。近年来,祁连山水泥建立起精细管理辐射基层、指标落地实际参数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并坚持开展半年一次的综合检查评比,优化专业检查和考评标准,以自我革命的气魄创造性推进“三精管理”走深走细,从而使企业整体运营质量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
从文县公司来看,在深入贯彻“三精管理”的过程中,今年年初,企业确立了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目标,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抓手,推行“标准化检修数据库”“全优润滑”及“专业诊断”等核心措施,坚持“补短板、消隐患、优设备、降能耗、精管理”的工作方式,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设备监控中,力争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共享、流程规范。其中,“标准化检修数据库”是借助微信小程序,将每次检修时的项目来源、检修准备、安全技术交底、过程质量、进度验收、跟踪验证、总结评估等设备检修全流程等数据和情况进行汇总存储,为下次检修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巡检和检修效率,节约检修费用,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企业还围绕设备管理关键环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激励考核机制,深度激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精细化”的持续转变。管理的进步,为运转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 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水泥企业而言,水泥窑就像企业的“心脏”,其连续安全运转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年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劣。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祁连山水泥从加强设备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强化创新驱动等方面齐头并进,牵住了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彻底扭转了之前设备临停次数偏多的不良局面。
在此有利形势下,文县公司上下逐渐凝聚了一个共识,确定了两个努力方向。一个共识,即设备稳定运行是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两个努力方向,即要想方设法把制约运营质量的一个个痛点,变成改革创新的一个又一个重点;要把职工内生的动力激发出来,变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经过近3年的努力,文县公司创新战略取得重要突破,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2020年公司新申报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取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被认定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运营指标的稳步提升。通过实行水泥窑窑头、窑尾排风机变频改造,节电率分别达39%和42%;将高温风机和循环风机改造为高效风机后,电流分别下降了10A和6A左右,节电率分别达17.5%和11.5%;通过分解炉、鹅颈管、三次风管及弯头、四级旋风筒和五级出口管道扩径改造,大幅度降低了系统阻力。据估算,文县公司通过各项技术改造每年节约成本约260万元,通过发明创造、专利授权累计节约资金约628万元。
队伍建设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开展成本压降奖励、超额利润分享等正向激励方法,强化绩效激励的导向性、公平性、合理性……祁连山水泥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让职工在敬业奉献、锐意进取中获得感更多、安全感更强、幸福感更真,干事热情更加饱满,奋斗姿态更加昂扬。
具体到文县公司,过去,由于经济效益状况不佳,职工收入受影响,职工的干劲、闯劲、拼劲自然不足。对症下药,企业将职工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坚持从管理人员抓起,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体职工把思想凝聚到企业发展上。同时,坚持在实战中锻炼和选拔干部,仅今年就从一线选拔了4名“80后”“90后”的技术骨干进入中层管理人员队伍,从而极大激发了大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工作热情。企业还抓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契机,摸清职工需求,列举出12项“办实事”清单,通过积极协调多方资源、统筹各方力量,着重解决了日常就餐、公寓热水、如厕等职工最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大幅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国庆小长假,为保证水泥窑稳定安全运行,钳工班班长张科毅、新入职的员工田苗、生产部机械维修工刘旭东等多名职工主动请缨,放弃节假日休息,留在岗位工作……
党建引领 汇聚蓬勃的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是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祁连山水泥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企业实际,践行中国建材集团“1345”党建工作体系,大力推进一系列特色工作:“党建+”活动、“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活动、“党建示范单位”建设工程、“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和“五硬”党支部建设等一系列纲举目张、同频共振的党建活动,引领生产经营、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党的建设等工作晋档升级,让企业呈现出一派昂扬向上、只争朝夕的奋进状态,也创造了中国建材集团乃至全国水泥行业先进党建水平。
作为祁连山系统内为数不多的民营参股、国有控股企业,文县公司在引入祁连山水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将党建红色基因和企业文化底蕴融入企业血脉,这为公司的一步步成长壮大积蓄了强大后劲,注入了持久活力。特别是今年,文县公司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化和创新具有文县公司特色的“党员先锋队”活动,践行“让鲜红的党旗插在公司各项工作的最前沿”的诺言,党建对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的保障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企业焕发勃勃生机,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山登高处气象新,风行大野满目春。文县公司取得的成绩,仅仅是祁连山水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折射点。今后,祁连山水泥必将紧紧围绕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主动适应新发展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适应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决心迎接挑战,推动企业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