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泥供需两端齐发力 警惕产能过剩

2019-01-16 15:05:28

可见,规划中的七条线全部投产,加之可能上马的其他项目,西藏极有可能沦为水泥产能过剩的地区。

  西藏地区水泥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改善。

  作为全国唯一未出现水泥产能过剩的地区,西藏被人戏称为水泥行业的一片“净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当地水泥产能严重不足,每当地方施工建设旺季来临,千里之外的格尔木,甚至陕西的水泥都借由青藏铁路进藏。

  2016年《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公布, 在第五篇第二十一章第五节“有序发展新型建材和矿产业 ”中,《规划纲要》表示加强产能指导,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去年11月中旬公布的《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则表示由于“十二五”时期,部分建材类项目未如期建设投入运营,导致区内出现水泥等重要物资长期供需失衡、价格居高不下,“停工待料”状况时有发生。所以“十三五”时期,西藏地区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优化水泥产业布局。

  《规划纲要》公布至今的两年多里,西藏地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生产线多达七条,分别是山南华新、日喀则高新雪莲、昌都开投海通、八宿海螺、拉萨城投祁连山项目。其中,山南华新和日喀则高新雪莲已经于2018年投产。此外,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与西藏日喀则市珠峰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日喀则合作建设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结合‘十三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西藏有关主管部门在水泥生产线建设上共规划了七条生产线,如果全部投产全区将有十四条熟料生产线,水泥产能达到1500万吨左右,基本满足该地区的水泥需要。”西藏当地一水泥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间,西藏共安排建设项目189个,总投资6576亿。其中,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431亿元,争取完成2388亿元。”

  针对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公路等级低,供给矛盾突出问题,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654321”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全面的规划。“自治区内将突出公路主骨架作用,构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对外,西藏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强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建设高效综合立体的进出藏交通运输体系。”

  从最新公布的2018年经济增速来看,西藏依然以两位数的GDP增速笑傲群雄。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增长10%左右。无疑,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带动城市建设,拉动水泥需求。

  但是,短短五年将增加目前一倍的产能是否会造成西藏地区的水泥产能过剩?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不同于我国中东部,西藏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较为有限,能保持当前的投资强度多久还不好说,未来存在水泥产能过剩的风险。”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在《在建将投、扩建又起 西藏水泥恐滑向过剩深渊》中表示,依照2015年西藏地区的人口基数和“十二五”复合增长率为1.48%来计算,到2020年西藏人口将突破350万,即使人均3.2吨水泥水平来计算,2020年西藏水泥需求也不超过1200万吨。可见,规划中的七条线全部投产,加之可能上马的其他项目,西藏极有可能沦为水泥产能过剩的地区。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随着数年实践证明错峰生产对水泥供需调整确有实效,刚性错峰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2019-08-29 09:08:19

近日,西部水泥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出席管理层:主席兼执行董事张继明先生、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马维平博士、CFO及公司秘书陈兢修先生、尧柏财务总监楚宇峰先生

2019-08-15 10:00:46

目前水泥行业整体供给端增加有限,行业集中度仍在不断提升,在下游基建回暖的背景下,预计今年整体供应将偏紧,行业整体盈利或仍将上升,行业内企业内生现金流获取能力增强。

2019-05-14 16:25:14

2018年,水泥行业效益超历史水平,然而这样的局面能否持续,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应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9-03-11 16:23:27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那么,水泥行业该如何抓住这条主线,巩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星太,从他的视角探索我国水泥行业客观现状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

2019-03-07 16:17:17

近些年来,东北地区水泥行业协会和企业确实绞尽脑汁,进行了多向探索和实践,比如率先提出并执行错峰生产、先试先行组建平台公司等。由于泛东北水泥行业整体状况进一步“恶化”,众多专家及协会、企业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可将泛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实行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试点,依法依规化解产能过剩是最有效的措施。

2019-02-25 09:52:00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国1-9月投产的水泥产能依然有800万吨之多。水泥行业正在陷入一个怪圈中,虽然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但大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而是如何保持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

2019-01-20 16:13:30

可见,规划中的七条线全部投产,加之可能上马的其他项目,西藏极有可能沦为水泥产能过剩的地区。

2019-01-16 15:05:28

2018年1月工信部公开发布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意在更好地化解水泥熟料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且保持《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产业〔2015〕127号)政策的连续性。

2018-12-28 16:35:55

泥、砂、砼本是唇齿相依的紧密的产业链,2018年,借着错峰,水泥价格大涨利润大赢,砂石乘着环保风暴收缩资源,其价格也一飞冲天,唯有混凝土被动挨打承受痛苦。原本是息息相关的兄弟,现在水泥一骑绝尘,砂石一花独秀,唯有混凝土行业腥风血雨。

2018-11-26 08:54:55

相信很多人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卖水泥已经比卖房子更赚钱了。闷声发大财的水泥企业,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2018-10-29 10:03:16

工信部和国家发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工信厅联原〔2018〕57号)》(以下简称“第57号文”)。新政策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去产能的决心,意味着水泥平板玻璃的去产能工作,到了“真去”“真退”,保证质量,加码推进的重要时刻。

2018-08-16 15:33:30

我国当前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大量的落后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泥行业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和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工信部才出台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17〕337号)文件。

2018-08-08 09:25:35

2018年1月,工信部下发施行新《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置换(西藏除外)。

2018-06-30 16:57:15

中国水泥网总经理兼水泥研究院负责人江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泥价格上涨有诸多因素,但根本因素还是供需关系在主导。”此外,记者了解到,错峰生产也是导致涨价的因素之一。

2017-12-19 09:07:53

有业内人士指出,水泥企业实现盈利,主要是靠错峰生产、停窑限产和行业自律来实现,真正去产能还没有取得突破。

2017-08-12 09:05:38

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西藏自治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有保有控、突出优势、有序竞争、效益良好的原则,引导投资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杜绝淘汰落后产能向西藏自治区转移。

2017-06-01 09:04:28

水泥板块在去年建材业中整体形势表现最为严峻。纵观15家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盈利同比增加,净利润同比减少的企业数量占比达80%,逾七成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减少。

2016-05-03 15:22:09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2016-03-18 13:46:20

分析中国水泥市场必须研究区域市场,只有区域市场的建设和协调发展,才能构成整个大市场的可持续性,在产能严重过剩和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必须充分重视区域市场的作用。做好区域市场的建设和协调发展是行业协会和水泥大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今后国家产业政策采取“分区施策”的基础。

2015-11-18 09:35:57

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水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等工作仍在艰难推进,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加压、企业利润萎缩等问题日益突显,行业已经进入了“阵痛期”。

2015-08-04 10:57:41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24,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18 listed companies continued to be poor, with almost all revenues declining, all profits of profitable enterprises declining, and nearly half of them falling into a loss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