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泥价格一再创新高 身处旺季 有价无货 企业怎么办?

2021-10-01 11:03:11

行业需求旺季遭遇严苛的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措施,造成供应的短缺,供需出现失衡。加上煤炭价格节节攀升、四季度恰逢施工旺季等因素叠加,不少地区水泥价格持续大幅上调,一次上调100元/吨也已屡见不鲜。

近期,能耗双控在多地持续加码,继广西、广东、云南、江苏之后,浙江、山东、河南多地也开始对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实行用电降负荷措施。

加上电力供应出现紧张,多地下达限电停电通知,水泥企业生产受到影响,致使多地水泥供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市场供需频现失衡。外加近期煤炭价格的快速飙升,水泥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在多重因素夹击下,多地水泥价格应声上涨,上涨幅度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能耗双控停限产较严地区的“涨价潮”冲击下,也波及带动了周边地区水泥价格的上涨,逐渐形成全国普涨之势。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中心显示,截至2021年9月29日,全国水泥均价(P.O42.5散装水泥)约为596.4元/吨。同比上涨34.2%,超过了2019年底和2020年初的历史前高位,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事实上,水泥行业这波“涨价潮”来的情理之中,却又因其来势过于凶猛而又在意料之外。

经历大跌 旺季价格反弹预期强烈

往年每年的8月底,水泥行业逐渐走出市场淡季,向“金九银十”行业需求旺季过度。通常情况下,随着下游建筑工程开工量的逐渐加大,水泥需求也逐渐向旺季过渡。尤其是今年5月份开始,全国水泥行业已经经历了一波较长时间的下跌走势。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监测显示,由于梅雨、高温、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等不利因素影响,需求减弱,水泥市场5月下旬便进入淡季,水泥价格一路向下,直至7月底方止跌,价格下跌的时长、幅度都比往年同期要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建材行业2021年1-7月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7月,水泥产量13.5亿吨,同比增长10.4%,水泥行业营业收入5640亿元,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845亿元,同比下降11.1%。1-7月水泥行业增收不增利。

经历这一波大跌之后,进入8月向9月旺季过渡的水泥行业,行情启动的反弹,7月底到8月初起,水泥行业开始走出跌价低谷,进入上涨的趋势。

能耗双控“一刀切”水泥生产严重受限

8至9月的水泥行情在“意料之中”迎来反弹,但“意料之外”的,是突然而至的严苛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措施,为本就开始启动的行情“火上浇油”。

今年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两广、云南、江苏等9省(区)能耗强度同步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其中,两广、云南、江苏等7省(区)能源消费总量也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另有10个省份能耗强度为二级预警,形势比较严峻。全国节能形势很不乐观。

随后这一个多月里,多地出台了强硬举措,甚至不惜用“一刀切”限电的雷霆手段,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自9月1日广西地区发布第一份加强能耗双控、水泥行业限产的通知起,各地的能耗双控措施纷纷升级加码。其中以广东、云南、江苏最为严苛,其他地区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限电限产举措。多地采用“一刀切”式对水泥等“两高”行业拉闸限电,以求快速完成能耗指标。

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措施带来了生产严重受限,水泥行业供应大幅收缩。

根据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中心的市场调研了解到,据部分企业反映已接近空库,目前正值水泥需求旺季,此时的限产更是火上浇油。尽管多地水泥价格大幅上涨,预计随着停限产的进行和下游工地的消耗,部分地区水泥市场即将进入有价无货的局面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与此同时,由于用电紧张,限电的范围也在一断扩大。目前,东北三省也进入了限电行列。而水泥作为高耗能行业之一,首当其冲被要求实行停限产也在情理之中。

煤价飙升 水泥成本持续大涨

一方面是需求旺季却供应紧缺,拉高了市场涨价预期。但另一方面,水泥企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直线飙升给成本带来的压力。

今年以来,由于需求旺盛,供应持续紧张,煤炭价格一再大幅飙升。1月中旬动力煤价格曾一度突破1000元/吨,随后经历一个多月的短暂下跌后,便开启持续上涨趋势。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显示,上半年动力煤均价816.47元/吨,较2020年同期涨50.4%,截至9月29日,动力煤现货均价已经突破1600元/吨,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有余。部分地区甚至已经突破1800元/吨,直逼2000元/吨。机构预测,后续在冬季供暖等因素驱动下,煤炭价格仍将会持续高位运行。

 

煤炭作为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根据测算,一般吨熟料要煤炭140-150公斤,煤价涨100元熟料成本上涨15元左右。煤炭价格的暴涨直接抬高了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给水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涨价潮之下,水泥行业应如何应对?

行业需求旺季遭遇严苛的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措施,造成供应的短缺,供需出现失衡。加上煤炭价格节节攀升、四季度恰逢施工旺季等因素叠加,不少地区水泥价格持续大幅上调,一次上调100元/吨也已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某些地区一次上调130元/吨,部分地区的水泥价格已经冲破800元/吨,屡创历史新高。

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8月底以来,全国及各地水泥价格指数连创新高。同时,这种紧张趋势尚无减缓迹象。

 

在外界看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企业将会是最大受益方。本轮涨价潮之下,水泥行业也因此被社会所诟病。但是事实上,水泥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停产限产之下,很多当地企业无水泥可卖,有价无货。原燃材料的涨价也整得企业焦头烂额。说停就停、说限就限整得企业措手不及。

能耗双控是指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要完成这个目标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未来,能耗双控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作为“两高”重点行业之一的水泥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持续紧张的局面?笔者认为,起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力求水泥价格处于合理价格区间。

水泥市场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企业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同时,企业要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

从大的方面说,企业要讲“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更要有法律概念。不可否认,供需出现了失衡,成本的大幅上涨是推动水泥价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水泥企业应客观认识这一局势,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违法行为。同时,要努力降低原燃材料上涨和停限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价格不背离“合理”基本原则,始终要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

2、积极补缺,稳定市场供给。

企业要在当地政府完成能耗双控工作部署下,积极挖掘潜力,合理安排作业班次,让有限能源消费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大限度为市场提供水泥,减缓价格上涨过快趋势。

对于两广和江苏、云南等因双控措施严厉、水泥生产严重受限地区的周边能耗双控相对宽松地区企业,可适当加大对邻近地区的水泥供给,稳定市场供给,平抑局部地区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3、呼吁各地政府、协会,避免能耗双控“一刀切”。

各地政府也应结合各企业能源消耗、环保绩效、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等因素,积极提出实施差异化管控方案,促进水泥企业减污降碳降成本,避免“一刀切”。对于能效领跑者、环保绩效A、B级企业理应政策倾斜,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水泥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4、积极技术升级,部署“持久战”

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节能降耗减排是发展的主旋律,水泥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差异化政策引导下,提前部署实施技术升级战略,为未来的持续能耗双控,“碳双控”,超低排放,做足准备。越早采取措施,在市场竞争中越主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China Cement Market Data Center, the northwest cement market is weak, prices in Ningxia and Gansu continue to loosen downward, while prices in Shaanxi, Qinghai and Xinjiang are temporarily stable.